|
|
《汪氏宗谱》的故事
扬子晚报 汪实夫 2002-10-13 23:08:36
过去,曾听老父亲说起过“汪氏的原籍在安徽歙县”之类的话,不曾想,前年为了犒劳女儿考上大学举家去黄山游玩,竟意外地得了一本《汪氏族谱》,一举解开了本人的姓氏之谜。
那是2000年8月中旬,我们第一次深入到古徽州的属地屯溪、歙县、西递等名胜古迹观光游览。在屯溪老街上的一个古董店里,我一眼就看到了全套六本线装大字木刻本《绩邑上西坑族汪氏宗谱》(如图)静静地放在货柜上,这么巧 我如获至宝,没还什么价,就把宗谱收入我的囊中。
该谱为光绪十七年(1892年)木刻拓印本,距今已有110年。纸质,蓝色封面,保存完整良好。长40厘米,宽23厘米,从封面题笺下方“叙伦堂印”四字,内附领谱人“贞字五号”字条,及第六本最后的“说明”中得知,此次重刻共印谱四十套,分“元、亨、利、贞”四组,每组领十套宗谱。
披阅整套宗谱得知:一、“汪氏发迹轩辕,上古帝王咸为肇祖”。汪氏鼻祖为周文王姬昌,传及鲁成公黑肱(约公元前592年),生支子取名汪。因姬汪有功于鲁,为上大夫,后以名为姓,封侯于颖州(今鲁南一带),从此始有汪姓(第一代)。
二、第三十一代公汪文和,“汉献帝兴平间破黄巾贼为龙骧将军”,于建安二年(约公元197年)避中原战乱渡江南下,受“孙策表授会稽令封淮安侯。十三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平黟、歙,二县地立始新,定黎阳休阳黟歙六县为新都郡治。”文和公遂举家迁往始新。至此,黟歙始为汪氏江南祖籍。
三、第四十四代公汪世华(生子九人),与弟汪铁佛一道,于隋末一举平定了饶州、婺州、睦州、杭州、宣州、歙州等六州动乱,“甲十万兵,威镇江淮,建吴国称王号,仍奉隋。后汪华(讳世)响应秦王李世民昭布,“以日月出而烛火不息,可乎”为由,武德三年,主动向唐王朝称臣,武德四年被唐高祖封越国公,“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二品,汪铁佛封开国公。贞观12年李世民诏高士廉重新核定天下谱谍,汪氏被正式列入二百九十三姓之中。唐玄宗开元五年,玄宗定有功于唐王朝的十姓为“十大国柱”,从一品,汪姓荣列第六大姓。据粗略分析,汪氏先祖唐以前从军多,宋以后从政多,明以后经商从文多。明清之际,汪姓列十大徽商之中,是当时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查,本人当排为汪氏第88代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