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感觉仕林本家的这篇文章很好,将对文物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转载于此:
探访“汪刘二公祠”,曾经辉煌,如今破落不堪
| 只见违法建筑高耸
难寻文物保护单位 | | | 汪仕林 |
|  | | 5层违建使得游客无法进入公祠且公祠碑文旁边垃圾成堆。 |
| | | |  | | “汪刘二公祠”碑石。 |
| |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文/图
近日,有读者反映,被称之为深圳之魂的“汪刘二公祠”破落得不堪入目,有“公祠一去不复返,残垣破壁空悠悠”的愤懑。回想当年抗击葡萄牙入侵和为新安县(今深圳、香港一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如果汪刘二公“穿越”回当今见到“汪刘二公祠”的情景,让后人有何颜面面对?
按图索骥:寻找“汪刘二公祠”
日前,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汪华文化研究有关人士到深圳考察汪鋐抗击葡萄牙入侵者的文物遗存,他们按网上所说的地址,终于找到了这个被誉为深圳文物保护单位的“汪刘二公祠”,看到的却是破败不堪的情景。几百年前汪鋐公打败葡萄牙人的坚船利炮,将殖民者赶出广东沿海,对于深圳这块热土的保卫,意义非凡;刘稳公对新安县的保留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在明朝百姓就敬奉的“汪刘二公祠”,破败到如此地步,他们十分惊诧。
记者也曾按照网上的介绍地址,在地图上找“关口正街”,发现只有关口路,在南山区南新路附近。记者现场踏访,询问了当地居民,很多人并不知道有“汪刘二公祠”。
一开始许多人都以为记者是找关帝庙、天后庙。后来,在一个小庙工作的阿姨提供了重要线索,她带着记者在转了很多巷子后到了一块碑石前面,上面刻有“汪刘二公祠”、“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
现场踏访:年久失修墙体破落
由于年久失修,汪刘二公祠低矮的房子上长满青苔,墙体破落,墙上安装了很不协调的玻璃窗,碑文旁边放了一些遗弃的破沙发。更为严重的是,在西面被列为南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玄武古庙和东侧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汪刘二公祠之间的院落里,是一座高5层的违法建筑,游客已经无法进入汪刘二公祠。从南山区政府立的碑文可以看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10米,但实际上违章建筑和两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连在一起了。
记者从网络上查询到,深圳某旅行社官网把公祠作为一项旅游项目进行介绍,上有旅游报名电话,某房网论坛将之作为“南山寻根之旅连载之六”加以介绍,中华辞海在线、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也做了介绍。很多游客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慕名来祭拜,可看到这样残败的模样,谁还会再来第二次?从黄山等外地来的专家和游客发出疑问,当地政府部门是怎么管理的?难道深圳的文物很多,连汪刘二公祠这么重要的文物都不需要保护了吗?
追根溯源:历史感恩汪刘二公
实质上,这二公对深圳的历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走进南头古城博物馆的汪鋐和屯门海战展馆,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征服马六甲后就开始窥探中国,从1513年开始,葡萄牙远洋舰队(明朝人称之为佛朗机)逐步进犯广东珠江口海域,1518年葡萄牙殖民者在南头岛(伶仃洋附近)建立据点,支持强盗、贩卖人口;在屯门港贸易中,殴打中国税官并撕坏官帽,甚至扣押、阻碍其他国家商人的正常贸易。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诏令派广东巡海道副使汪鋐为主帅,率军驱逐作恶犯法的佛朗机,1522年,汪鋐指挥明军大败敌军,活捉葡军首领,彻底将殖民者逐出广东沿海。汪鋐晚年坚其节操、正国法、昭公道,后在家乡婺源病逝,终年71岁。
2001年5月,江泽民主席视察婺源,对汪鋐师夷之长以制夷,将佛朗机(葡萄牙人)逐出广东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件文物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意义。”
南山区文体局:
公祠保护已列入日程
周边居民反映,耸立在汪刘二公祠和玄武古庙里的建筑是违法建筑,大体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有居民气愤地表示,这家违建很过分,政府应该出面拆除。
当记者从公祠另一端走出来,发现不远处就是南头街道办。为什么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路标指引,没有人来维护,没有人来清理旁边的垃圾?
日前,记者就采访到的问题向南山区副区长曹赛先作了反映,她说,由于刚调到南山区工作不久,对公祠的情况不是很清楚。表示将抽时间到汪刘二公祠现场了解情况,随后,她又找来南山区文体局周副局长,向记者解释了有关公祠的保护问题。
周副局长表示,汪刘二公祠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拆毁,只剩一个后殿,旁边的违法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而市政府公布汪刘二公祠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在1988年7月,2001年11月南山区政府立碑。他透露,对公祠的保护问题,市区文化部门很重视,不久前市文体旅游局领导来南山做了调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军也十分关注。周副局长表示,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强制拆除公祠旁边的违建有一定难度,但绝不会无所作为。
据悉,南山区将对这一片区旧村改造全部拆除,去年已进行了论证。不过,由于汪刘二公祠是文物,原来的一砖一瓦都要维持原样,区政府下一步将听取专家的意见,把汪刘二公祠、玄武古庙和附近的郑氏宗祠一起进行保护。
背景
资料
根据广东文化网的介绍,汪刘二公祠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关口正街玄武古庙东侧。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纪念在屯门海战中抗击葡萄牙入侵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使汪鋐及创建新安县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而建。汪刘二公祠,自明代创建以来,历经重修,当地官民每年春秋致祭。抗战期间遭日军拆毁,仅留后殿。
汪鋐(1466-1536年),徽州婺源县大畈(今江西婺源县大畈乡)人,进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率南头军民将侵占屯门达七年之久的葡萄牙入侵者击溃并将其驱逐出境,成为我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将领。
刘稳(1518-1575年),湖广雩县(今湖南雩县)人。进士出身,隆庆六年(1572年)巡视广东海防,经略南头,为复县多方奔走。明廷终于在万历元年(1573年)剖符设县,赐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