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57|回复: 3

治水英雄防风王(汪罔氏)和他的汪芒古国的昔今故事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593

回帖

7475

积分

风云使者

让友谊和亲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积分
7475
QQ
发表于 2007-11-1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城这几天正在 作“文化”秀。
       一个把老百姓们都搅糊涂的第多少届金鸡百花奖颁奖仪式要在这个城市举办。第一天,一帮人忙乎乎为一群名角在钱塘江边铺上红地毯,媒体齐声欢呼这是“内地第一条星光大道”;第二天,另一帮人在西湖的白堤铺上又一段红地毯,请艺人们重走一遭,媒体又欢呼这是“百花大道”;第三天,一帮不知哪奔来的粉丝挤向闭幕式会场——于是城内到处都是堵得够呛的拥挤大道了。
       当朋友们周末招呼我逃出杭城时,我忙不迭的立刻答应。
       我们开车向北突围,目标是去一个没有作秀烦人的清静处。看地图在30公里外的德清县有个下渚湖,据说那是个港湾交错,芦苇成片的荒凉地,我们决定:就去那儿!
       途经城北高速公路入口处,看到有许多车手正在组织浩荡的队伍,看来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为逃离城市而兴奋。

原生态湿地
       下渚湖旧称“防风湖”,是浙江的第五大湖泊。这片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足有30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600余个,成片的竹林、芦苇错落相依。
       深秋的下渚湖就象是久远的一个梦,小船载我们在水浒的苇子中绕着一个又一个弯,从船头看去,湖面时而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时而狭窄如港,汊道曲折。湖中有丘,丘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野鸭与微波同浮,白鹭掠水渚渺茫。每一弯更深的拐入湖心,我们船上的人快乐就更多一层,直到湖心一个颇大的竹棚出现在我们面前——下渚湖休闲中心到了。所谓下渚湖休闲中心,其实是个五、六百平方米的水上屋,周边散布着零星的小竹屋,有点像傣家建筑,有木板小路彼此相连。此屋由水护佑,芦苇环绕,比《沙家浜》的春来茶馆更有野趣,果真是个喝茶的好地方。虽然此地少了巧嘴利舌的阿庆嫂,但有了一堆又一堆上海游客,这里好象添了几十个老板娘,到处一片嚷嚷声,勃勃生机更胜于春来茶馆。我们在他们甩扑克牌的吆喝声中交谈,可想而知说话是多么艰辛,最后,我们只能放弃话语权。
       待到他们一窝蜂登船走了,茶屋霎时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这时我们才听到风吹动芦苇飒飒的声响,有不知名的水鸟在啾啾轻唤。
       十月最后的风丝毫没有寒意,在这样的下午,喝着这湖中产的青豆茶,慢慢吸着烟,我们享受着暖暖的阳光,满嘴扯着旅行游历、逸事趣闻,竟然忘记了这种放闲是对现代生活节奏的反动,我们一个个毫不知耻的当了反动派。

传说和历史
       如果不是刚才上船前在附近转了一下,我们本来会在这里喝饱一肚子青豆茶,然后昏昏睡去。
       刚才,在离登船处几百米的近处,我们路过两座有百米高的小山,这是封山、禹山,此山自古有名,多有古迹。山下有新筑,赫然题字:“防风古国”。
       有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此刻我们坐着喝茶的这一带地方曾是钱塘江流域与太湖流域间的防风古国。这是华夏部落的一支。
       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了一位叫"共工"的部落首领,为了能成为天帝,共工和辅佐“玉皇大帝”的“颛顼”开始了长期争斗(颛顼:黄帝的孙子)。最后共工失败,他一怒之下撞倒了天柱“不周山”,形成了“天水”倒流,华夏大地从此洪水泛滥。
       那时出现了很多治水英雄,其中有尧、舜还有鼎鼎大名的治水英雄大禹。然而当时在下渚湖治水的并非是他们,而是另外一位治水英雄“汪罔氏”。当年,汪罔氏带着族人开渠引水,防洪排涝,向东引洪水入东海,向西引洪水入太湖,使这里后世成为鱼米之乡。由于治水功劳显著,大禹将下渚地区封赏给他, “防风古国”由此而来,人们尊称汪罔氏为“防风王”。他是惟一在正史中记载的史前江南先民,其统治中心方圆百里,包括今日德清二都的封山(俗称防风山)、禹山(俗称长子山)和下渚湖(俗称防风湖)。据考证,防风国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末期,农业开始养植水稻蚕桑;黑陶、手工业、开矿冶炼、水上交通和舟运亦已渐成气候,私有制逐步兴起,古国呈现出一片兴盛情景。近年来发掘的良渚文化遗迹,距防风古国仅二十公里远,亦已发现与同时代的防风古国有极密切的渊源。
       据《国语》“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军事联盟的最高首领夏禹巡视江南,在会稽山(今绍兴)召集各地诸侯会议。因防风氏曾劝阻过大禹破坏原始民三禅让制度,企图传位于其子启的决定,于是大禹借防风氏赴会迟到之罪,杀害了他。孔子的说法:“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样一来,防风国的先民纷纷外迁出逃,古国日渐衰微……
千古奇冤?
       很难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但现有的古史指认了:事实的确如此。
       制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桩千古冤案的,就是人们一直赞颂的英雄大禹?大禹执意“开创世袭制”,废除了尧禅让传位与舜、舜让传位与禹的先例,对持不同见解者施以镇压——防风王的头颅,成了我们华夏民族建立历史上最初国家的祭奠物。
       悠久啊!咱们的冤假错案都如此历史悠久,四千多年了——这应该算得了“世界之最”吧?
       因为大禹枉杀防风氏的缘故,至今杭嘉湖地区一带地方的民间,百姓们不祭祀大禹而祭祀防风氏。民俗学者发现,杭州附近的五常乡有禹王庙遗址,但附近余杭的民俗,多是去德清二都的 “防风庙”和余杭县廉德乡“防风庙”去敬神祭祀。这种颇为特异的民间风俗,应该是有缘故的了。
       现在查实,经劫历难的汪芒氏族人此后逃亡到浙西和安徽。随着时代更迭变迁,部族的姓氏也由原来“汪芒”简化成了“汪”。德清的防风古国是海内外汪姓人最早的发祥地,汪姓始祖,竟是开天辟地以来中华的第一位悲剧性人物!
       这真是一个有太多故事的湖...... 一个古国,一个姓氏,一个英雄,一个冤案,全搅和到一起了。
       本来,我们因为烦人的喧闹才到原生态大自然中清静一日,没曾想一不小心这屁股就坐在当年防风古国的水利设施上(下渚湖至今仍是杭嘉湖地区的蓄洪区)!结果就有了对千古冤案的这番思索,整个人陷入古远的是非堆里。
       看来,咱们五千年“文化”底蕴太厚实了,处处有意想不到的故事,是不是想跑到哪里去都躲不了?真有点伤脑筋!
45世爽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安公-57世源公......69世浙公(婺源迁湘始祖)......89世洪能(字德佳)——浙公支派语:“浙允衍志文思孔子可龙之水毓友应宗世达名理德育隆嘉惠书香庆继承声华遗美荫俊杰锡荣勋”。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3127
发表于 2007-11-1 2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咱们五千年“文化”底蕴太厚实了,处处有意想不到的故事,是不是想跑到哪里去都躲不了?真有点伤脑筋!”

       是真有点伤脑筋,可更伤脑筋的还在下面呢。
       “.........现在查实,经劫历难的汪芒氏族人此后逃亡到浙西和安徽。随着时代更迭变迁,部族的姓氏也由原来“汪芒”简化成了“汪”。德清的防风古国是海内外汪姓人最早的发祥地,汪姓始祖,竟是开天辟地以来中华的第一位悲剧性人物....... ”
       如果这段话当真,那可与现存的(不管是存于哪级图书室里还是存于东南西北哪个姓汪的人家)所有的<汪氏族谱)关于祖源的说法对不上号,这才是一件大伤脑筋的事!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429
QQ
发表于 2007-11-2 1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我觉得没什么伤脑筋的。真正懂得和了解历史的人是不会相信的。

这个事情开始我也相信,后来越看上古史越清楚,根本没有那回事。

河南-汪聚贵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429
QQ
发表于 2007-11-2 1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浙江在线——潮鸣天下社区》中发两个帖子,一年多了,想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但至今没有人回应。特别是在其中的《德清论坛》上。我们论坛上都有。

《在上古时德清有个汪芒国吗?》

《夏朝没有一个被派到江南去的防风氏诸侯,商朝也没有一个汪芒国》

河南-汪聚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2510177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