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04|回复: 1

《汪氏宗譜》的故事 (转摘) 作者—— 汪實夫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593

回帖

7475

积分

风云使者

让友谊和亲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积分
7475
QQ
发表于 2007-11-1 2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過去,曾聽老父親說起過“汪氏的原籍在安徽歙縣”之類的話,不曾想,前年為了犒勞女兒考上大學舉家去黃山遊玩,竟意外地得了一本《汪氏族譜》,一舉解開了本人的姓氏之謎。

    那是2000年8月中旬,我們第一次深入到古徽州的屬地屯溪、歙縣、西遞等名勝古跡觀光遊覽。在屯溪老街上的一個古董店裏,我一眼就看到了全套六本線裝大字木刻本《績邑上西坑族汪氏宗譜》(如圖)靜靜地放在貨櫃上,這麼巧 我如獲至寶,沒還什麼價,就把宗譜收入我的囊中。

    該譜為光緒十七年(1892年)木刻拓印本,距今已有110年。紙質,藍色封面,保存完整良好。長40釐米,寬23釐米,從封面題箋下方“敘倫堂印”四字,內附領譜人“貞字五號”字條,及第六本最後的“說明”中得知,此次重刻共印譜四十套,分“元、亨、利、貞”四組,每組領十套宗譜。

    披閱整套宗譜得知:一、“汪氏發跡軒轅,上古帝王鹹為肇祖”。汪氏鼻祖為周文王姬昌,傳及魯成公黑肱(約西元前592年),生支子取名汪。因姬汪有功於魯,為上大夫,後以名為姓,封侯于穎州(今魯南一帶),從此始有汪姓(第一代)。二、第三十一代公汪文和,“漢獻帝興平間破黃巾賊為龍驤將軍”,于建安二年(約西元197年)避中原戰亂渡江南下,受“孫策表授會稽令封淮安侯。十三年孫權遣中郎將賀齊平黟、歙,二縣地立始新,定黎陽休陽黟歙六縣為新都郡治。”文和公遂舉家遷往始新。至此,黟歙始為汪氏江南祖籍。三、第四十四代公汪世華(生子九人),與弟汪鐵佛一道,于隋末一舉平定了饒州、婺州、睦州、杭州、宣州、歙州等六州動亂,“甲十萬兵,威鎮江淮,建吳國稱王號,仍奉隋。後汪華(諱世)響應秦王李世民昭布,“以日月出而燭火不息,可乎”為由,武德三年,主動向唐王朝稱臣,武德四年被唐高祖封越國公,“總管歙宣杭睦婺饒六州諸軍事”,二品,汪鐵佛封開國公。貞觀12年李世民詔高士廉重新核定天下譜諜,汪氏被正式列入二百九十三姓之中。唐玄宗開元五年,玄宗定有功於唐王朝的十姓為“十大國柱”,從一品,汪姓榮列第六大姓。據粗略分析,汪氏先祖唐以前從軍多,宋以後從政多,明以後經商從文多。明清之際,汪姓列十大徽商之中,是當時中國經濟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經查,本人當排為汪氏第88代孫。

    ——揚子晚報
45世爽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安公-57世源公......69世浙公(婺源迁湘始祖)......89世洪能(字德佳)——浙公支派语:“浙允衍志文思孔子可龙之水毓友应宗世达名理德育隆嘉惠书香庆继承声华遗美荫俊杰锡荣勋”。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11-1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实夫今何在?宗亲网上盼你来。 [s: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皖ICP备202510177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341002020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