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1-4-28 22:21:52

霞春汪氏祖脉探讨

                                     霞 春 汪 氏    祖 脉 探 讨

      今年辛卯清明汪王公祭期间,受霞春汪氏宗亲代表衷恳的寻根委托,后来又在济圣本家的大力配合下,我认真了解和研究了《霞春汪氏族谱》的渊源探究,我也研究了著名闽南姓氏研究作家徐天荣的《拜序》和论点,以及由他推荐的资料——建公派由安徽潜川迁福建的72世柵公的资料,我还研究了霞春汪氏提供的另两部谱——《録家乘谱》和《越荫堂家谱》。

      通过以上研究,我敲定了一个搜索范围:(一)霞春汪氏始迁祖讳“十位”,二世祖讳“十三”;(二)十位公应生于南宋中期(1160——1230年),迁徙于南宋中后期(1190——1290年);(三)十位公应属于统宗66——72世,优以68——70世为宜;(四)因一古联中引用了“越国”和“婺源”两词,有可能出自道安支系;(五)又因此联是若干代后裔所作,故不宜过于看重。

      近来,我首先对《通宗世谱》之婺源派道安公支系66—72世全部排查了一遍,但没有明显收获。后来又扩大范围至爽公派其他支系,亦排查了其他支派和众多谱系66—72世的资料。没有特别吻合的线索,只有一条线索比较能联想地衔接。即在浮梁派师相公支系,69世名“魁十”者有子二,长子“朝十二”迁泗洲(江苏西北部含安徽泗县),次子“朝十三”迁桐城六百丈(安徽铜陵长江大桥北岸)。这虽然没有转迁安溪的记载,但比徐天荣推荐的72世柵公的资料更为近似一些。

      我认为:这条线索虽然不够明确、不够理想,但可勉强接得上。在没有找到更具体、更吻合的资料之前,这是比较好的探源思路。不知霞春宗亲意下如何,但我的理由有如下五点:
       (一)魁十,实为行十,即排行第十位,可称“十位”;朝十三,亦为行十三,即可称十三;两代名讳基本相符。
       (二)“十位”公虽然没有具体的生卒年份和迁徙年份,作为69世应该比72世更符合南宋中后期的历史年份的定位。
       (三)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十位公的长子十二公由江西浮梁迁江苏泗洲,十位公随(或率)次子十三公由江西浮梁迁安徽桐城,不久又复迁福建泉州或安溪。这样算来,霞春始祖十位公即是爽公派师相公支下69世祖。
       (四)因魁十及朝十二和朝十三这父子三人外迁后没有回浮梁老家修过谱,故浮梁谱即此为止,既无子嗣记录又无转迁记录。
       (五)霞春祠联中的“婺源”二字可能只是笔者的随意引用而已,并没有历史祖脉的实际依据。

      此乃独家热心之言,诚为抛砖引玉之举。期望网上广大宗亲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并按照第二段的五点定义,积极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资料,以共同帮助霞春汪氏家族早日完成祖脉源流的寻找、对接和考证工作。

                                                                                          ── 颍川汪侯92世裔 爽公下秋一公支 长富2011年4月 拟于 安徽九华山

汪济圣 发表于 2011-4-28 22:57:54

回 楼主(九华星云) 的帖子

首先,我代表霞春一万五千多宗亲,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对于寻根有了希望,有了方向。就可以加以考证。
同时还要感谢大风、兴吾、龙眠久子、振亮等等为霞春寻根问祖做出贡献的本家们。
还有一直在关心霞春的江淮、承兴、明裕会长,祝明等等也表示亲切的问候。

汪明才 发表于 2011-4-28 23:13:37

回 楼主(九华星云) 的帖子

古泗洲城遗址景点介绍·guzuozhouchengyizhi      2005年6月4日,在盱眙县举行的古泗州城遗址考古勘探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沉睡地下长达325年之久的被称为“中国庞贝”的古泗州城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一层层揭开。
      300多年前,被黄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的古泗州城,在传说中一直被认为在洪泽湖和淮河水中。然而,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经过近一年的勘探证明,这座曾经作为汴河漕运中心的繁华古城,并非沉没在洪泽湖,而是仅有十分之一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2004年2月至11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和他的课题小组,采取了地面调查与考古钻探及局部探沟剖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盱眙县淮河乡城根村及沿河村一带打下了1万多个探点。结果表明:古泗州城只有一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在淮河水中,主要是南门及其两边的城墙。据推测,古泗州城的南门方位大约就在淮河当中的小洲滩下。南门是古泗州城五座城门中的一座。而这座曾经辉煌了900多年的古城的绝大部分如今则埋在淮河边旗杆滩和城根滩上宁静的田园下面。
      据主持此次古泗州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的贺云翱教授介绍,虽然此次勘探是初步勘探,但基本可以勾勒出古泗州城风貌。
      古泗州城遗址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新类型。因为中国现存的101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混杂了从古至今的建筑,包括世界遗产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只有古泗州城“凝固”着325年前的状态,这样的城池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敏表示,古泗州城应该定位为“中国唯一一座灾难性城址”。这正是泗州城魅力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泗州城的发掘将有条件申报“中国十大发现”。

汪济圣 发表于 2011-4-28 23:17:17

回 2楼(汪明才) 的帖子

感谢明才本家,提供详细完整的资料。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4-28 23:39:35

回 楼主(九华星云) 的帖子

       楼主出笔不凡!帖子中对“霞春汪氏”的祖脉推断,恰到好处。既不一概信之,亦不一概推翻。言在探讨,意在辨析。好接受,又不得不认真思考。
       楼主辛苦了!

汪土亨 发表于 2011-4-29 06:23:50

九华宗亲此说存参,霞春汪祖上有婺源之说非无根据,我考
[越国宗谱序},60世知及公生三子,长恩,次思,三息,息迁浮梁野狐桥,即今景德镇昌江区浮桥周围汪村,时为"五代"前后,因恩生于唐治平三年,其弟应相隔不几年o景德镇瓷器多由昌江船载经鄱阳湖出长江由福建出海,有可能息之后人随船入福建因货瓷而定居霞春,息初迁时有过接谱,后另成一支谱,而我谱因共库移民和文革之灾焚烧绐尽,所存有限,故无椐确定,传上存参!

汪济圣 发表于 2011-4-29 08:03:49

九华星云对霞春汪氏祖脉探源,基本上符合霞春的历史,提供的资料充分,汪十位公出生时间对的上。
由于很早以前族谱受兵荒马乱和遭火烧的影响,霞春族谱没有记载是从那里过来的。
根据霞春族谱记载有出生年月有:
1,四世 毅庵公在天历年初(1328年——1330年)里选为巡检,假如毅庵公在28岁才能推选为巡检,那么毅庵公是出生在公元1300年。
2,八世,仁一公,生于洪武庚戊年(1370年),从四世到八世是70年,从一世到八世就是140年。那么十位公是出生在1230年左右。
3,如果按传统说法每世25年计算,那么十位公是出生在公元1195年左右。
根据以上推算霞春汪十位公大约出生在南宋期间(公元1179——1240年)。
4,霞春鼎甲祠宇的是第六世 念三公 在元朝至正年(1347年)建的,所以很有可能对联是以后才写的。
5,第一世 十位公、第二世 十三公。两代人讳名对的上。
由于霞春长期失去和宗亲们的联系,有很多的家族资料不清楚;以后在考证期间需要到相关的地方,需要当地宗亲们的向导和帮助。希望以上近支的本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材料;我的QQ:985859011.再次感谢所有关心霞春的本家。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4-29 09:00:23

楼主及楼上几位本家“探讨考证”的资料很好!很有道理!受教了!几位辛苦,谢谢诸位本家!!

汪传海 发表于 2011-4-29 12:43:13

长富本家辛苦了!辛卯清明在披云山庄见了霞春的几位本家,从言谈中流露出对寻祖的渴望,我向他们推荐了长富本家,看来长富本家对霞春族谱研究确实下了一番工夫,愿霞春族谱对接早日实现!

汪济圣 发表于 2011-4-29 19:19:46

谢谢传海等本家热情帮忙!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霞春汪氏祖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