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30楼(aididasi222) 的帖子
这位本家你是否错误解读了老谱的记叙啊?你能贴出三世叔祖芒公的详细考记及其世系脉络吗? 引用第33楼汪胜忠于2010-09-07 01:23发表的 :汪芒氏若真有,纳也只是一个信仰。人类的进化学可以告诉我们,老孔说的那是人么?历代宗谱都记有汪芒辩,那是因为老孔在封建时代里那是权威,不得不进行一点辩驳。然而,有些不明渊源的汪氏后人,就信以为真了。再加之有些网上的资料也参照老孔的话,因而信的人更多了。汪氏来源有很多,但汪芒氏之说绝不可信。周公之后、六桂联芳、成吉思汗后人汉化改性,这些才是真是的汪氏来源。最重要的是,正宗的汪氏,乃是周公之后。 http://www.iwangshi.com/bbs/images/back.gif
看了上面的帖子,我想可以认定以下几点:
(1)扶风氏的“汪芒国”,和我姬姓汪的三世叔祖“汪芒”,都是客观存在的。
(2)应区分开:巨人之国的汪芒国,和我三世叔祖汪芒,是两个不同的家族概念。
(3)如确是巨人之国的汪芒国脉系,值得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很珍贵,也很有意义。此当属姓氏研究之类。
(4)若是我汪氏三世叔祖的后人当然更有意义了 !此属我汪氏“内部”的世脉梳理,方为正途。
所以,弄清脉系才能确定研究方向。这就要辛苦重庆的本家,多多努力,不要放弃哟!!!
如能发掘出“谱”类文献,那·····························
回 30楼(aididasi222) 的帖子
看本家所贴谱系,乃临清《忠勤堂》陶山族谱。不知本家是谁?我是西科村的汪根远,我想你家离西科远不了,不知可否联系一下,····················
阁下所说的那些续谱人,均是六十年前的续谱人,目前已均不在人世了。
他们都是西科、汪堤、杨二庄,辛集等几个村的“权威”级的“先生”们。 孔子说的汪芒氏和叔祖汪芒的后代跟本不可能有联系。因为孔子在的时候,叔祖汪芒应该只是一个未成年人或者刚成年的人,即使那时候他有后代,也不足以让孔子说出什么氏什么后代的话。 针对30楼的回答,我有必要给你看个时间表。
叔祖汪芒,是为汪氏始祖汪公之孙、即汪氏第三世。然而,在汪公的孙子汪诵时,才有真正姓汪的人出现。具体情况如下:
汪氏第一世
汪 公 (约公元前574年--?)鲁成公黑肱(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次子,母名定姒。相传生时左手点水,右手王文,合而为“汪”,遂取名“汪”。长而敦敏,为鲁上大夫,食采颖川,号“汪侯”。是为汪氏之始祖。
汪氏第二世
挺 公 (公元前552年--?)汪公子。字文质。周灵王二十年己酉(公元前552年)生。仕周,官司谏。配郑公君约女。子二:诵、芒。
汪氏第三世
诵 公 挺公长子。字元通,又字志道,以祖父之名为氏,别姓汪氏。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为都司马,居平阳府(一说为山东之东平阳,今泰安新泰;一说为山西之平阳,今临汾西南,尧曾建都其地)。后汪姓称“平阳郡”,自此始。配柳公怀女。子三:越、铨、锜。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汪芒的出身年代必定是在公元前552年以后。
再来看孔子的情况: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
试想,孔子和汪芒的年纪差距不过20年在左右,在孔子辞世之前,汪诵的后代怎么可能出现(注:及时有后代,顶多有其孙辈出现,怎么可能有孔子说的汪芒氏?)。
再来看有关汪芒氏的记载:
孔子曰。防風氏者、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韋云。封、封山。嵎、嵎山。在今吳郡永安縣。按據許則封嵎乃一山名耳。今封、嵎二山在浙江省湖州府武康縣東。實一山也。楚當依玉篇作越。邑部曰。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孔子謂防風氏爲汪芒氏之君者、以今釋古之例。
所以,这两个汪芒氏风马牛不相及的。
另:传说只是传说,不可能有巨人族的,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防风汪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