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
汪素珠:我从没把他当成公公,而是当成自己的亲爹。
■采访手记
听说笔者要采访汪素珠的事情,闻讯的村民都围了过来,个个都夸这个来自衢州的媳妇好。她的好,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笔者亲眼看到她踏着三轮车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点一点地把公公屙出的大小便清理干净。日复一日,长年如此,该有多么不容易!
牌头镇同文村金家山头自然村的汪素珠,长年累月细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公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好儿媳的内涵,赢得许多人的称赞。
一个特殊的家,她的爱是凝聚力
汪素珠原籍衢州,今年39岁。20出头时她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后经老乡介绍,于1993年来到金家山头一家袜厂做包袜工,期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金小伦。
金小伦原来姓陈,是义乌人,10岁时因母亲改嫁随母来到牌头镇同文村金家山头,17岁那年,随继父金友才改姓为金。由于体弱多病,家里无人照料,金小伦的母亲只得长年住在浦江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家中。
1994年,汪素珠嫁给了金小伦。她嫁过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多病的婆婆从浦江接回家。汪素珠说:“婆婆应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才叫做家。”她一边继续在村里的袜厂打工,一边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活,并精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婆婆。婆婆高兴得逢人便夸自己的媳妇:“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为照顾公公,弱女子踏起了三轮车
可惜的是,仅仅相处了一年多时间,婆婆就因病去世了,接着公公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今年因为连续摔了几跤,再也爬不起来了,不但手脚不听使唤,连大小便也失禁了,吃喝拉撒全在一张床上。
由于丈夫长年在龙游给人家开铲车,很少回家,照顾公公和两个孩子以及田畈生活的重担,就全都落到了汪素珠柔弱的肩膀上。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料公公和安排农事、家务,汪素珠辞去了袜厂的活,当起了一名三轮车夫。从此,汪素珠每天中午或傍晚踏着三轮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公公的床,为公公揩屎、揩尿、换尿不湿,里里外外忙完后再给公公做饭,周而复始,天天如此。
汪素珠说,第一次给公公换尿不湿时,自己又羞又怕,怕别人说闲话。但是,为了让公公能像正常人一样清清爽爽地生活,她还是咬咬牙成了公公的“特护”。为防止公公长时间卧床生褥疮,她就经常为公公翻身,每隔两、三天给公公擦一次身体。有时,汪素珠还把公公抱上三轮车,送到镇上的浴室为公公洗澡。
日久见真心,好媳妇打着灯笼难找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汪素珠的孝行。这么一个孝顺公婆的女子,也日益成为金家山头村民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大家都夸她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
公公的一日三餐都要喂,为了调节口味、增加营养,汪素珠经常变换着花样给公公做吃的;有时亲戚或邻居送来好吃的,汪素珠都会留给公公;公公牙齿不好,汪素珠就把肉切细炖烂;面条太烫,汪素珠就像给婴儿喂食一样,一口一口地吹,生怕公公烫着。
公公对媳妇更是感激不尽,他反反复复说:“我能有今天,死也甘心了!”面对村民的夸奖和公公的感激,汪素珠说:“谁都有老的时候,晚辈伺候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做晚辈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