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阳文史 一个来自安徽"汪氏宗亲网"的帖子
日期:2006-10-17 1:48:07 发布:zxzy 评论:2 点击:396
麦田下哭泣的「三王十国公」元墓群
大风:
引言:
“三王十国公”元墓群又称“汪氏家族坟”,系元朝开国功臣汪世显及其子孙的墓葬群。
《汪氏家族谱》及有关资料显示,此墓群从公元1243年汪世显葬此祖茔始至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3年)止,在250余年间共葬120座坟、十四代00余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墓群于1972年被发现,其墓为方形墓室、圆形穹顶,汉族传统的砖木结构,多数墓室四壁有雕砖镶嵌,整体形状又呈蒙古包状,具有明显的“蒙汉—家”民族大融合特色。在当时挖掘的29座墓中曾出土728件珍贵文物,其中元铜镜、彩陶侍俑、雕漆供桌、御赐金牌等物特别是元哥釉青花大碗均属国内少见文物精品。元墓群所呈现的汪氏家族的显赫鼎盛历史罕见,是元明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习俗、建筑技术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的实证。
它是我国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元墓葬群,其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令学术界广为关注。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葬群隐藏的价值连城的文物也让犯罪分子垂涎三尺。掩埋在山坡下的墓群
2002年3月25日,记者跟随省文物局有关人一行,来到位于定西地区漳县城南小井沟的“三王十国公”元墓群。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夹在两道山梁间的是一大块修整好的梯田,麦苗在春风吹拂下已悄悄探出了脑袋,好多年前修葺的土围墙如今已多处倒塌。从一个石块垒起的破口处我们进入麦田,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前就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元墓葬群。让人无法想象,这地底下竞埋葬着元朝功勋显赫、长期镇抚甘陕川青云五省辽阔地域的祖孙三代陇右王(开国功臣汪世显、其次子汪德臣、孙子汪惟正),以及生前或死后被封的十位国公、正一品7名官员、正二品10余人、驸马3人、翰林学士12人,贯元朝始终的l80余位军政长官。曾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坐堂镇守威严四方,如今却静悄悄地埋葬在山坡,除了盗墓者外很少有人光顾。
顺着河渠走下山坡,从围墙外看到了露出砖体的几处墓口,还有多处被挖掘半掩的洞口,一条小河顺墓群而流。转过一道弯我们见到了惟一能够让观者意识到它是汪家坟元墓群的标志,依围墙而建的一个小门上面写着:汪氏家族元墓群,1987年8月建。打开院门我们又回到了石头垒起的裂口处,院内一所被烟熏黑的小破房,房檐下是废弃了的鸡笼,以及几棵正开着花的树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解放初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年代后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正式被列为国家保护单位。
盗墓者比我们更关注元墓群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元代贵族对自己的墓多实行“薄葬”,几百年来未被人发现而幸免于难,直至幸存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洪水的肆虐而使山体滑坡,墓口才被大水冲开。但自1972年被发现后由专家确定为我国最大的元墓群,并认定他的历史研究价值后,贪婪钱财的盗墓贼二十多年来便频繁光顾此地,试图盗得宝物一夜之间暴富。1999年,就有当地不法分子伙同来自陕西的8名盗墓贼前来,被附近老百姓及时发现报警,8名盗墓贼全部抓获,其中主犯被判为死缓,其他胁从犯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严厉的惩罚仍然无法警示盗墓者的罪恶之心。去年腊月二十三,一伙盗墓者又顺利打开墓穴在未发现什么金银宝物后又悄然消失,留下三处被挖的空洞。正月初三当地农民又发现有几个外地人在墓群周围转游,几天后又神秘消失。就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天前,一伙来自河南的盗墓者又来到墓群,用探扦钻过后在当夜迫不及待地进行挖掘,幸亏被守墓人及时发觉。公安部门迅速出击抓住了两名把风放哨者和其中一名盗墓者,而其余的盗墓者和主犯却逃走,在审讯的过程中得知这些来自河南的盗墓者,事先曾经过周密策划,多次到墓地进行了观察,并将工具埋在附近的山梁中。记者在采访抓获的盗墓贼时问:你们知不知道盗窃国家文物是违法的?被公安部门抓获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对方回答说:知道,我们几个只不过是胁从者。看来,盗墓者是清醒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不盗得宝物是不会就此善罢干休的,这不能不让人担心也许哪一天他们会真的得手。
而相对于盗墓者来说,我们对于这座具有极高价值的墓群似乎关心少了些。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漳县境内有座美丽的风景名胜贵清山,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里竟有一座历史罕见的元墓群,即便是来过漳县三四次的记者也未所未闻。据有关人介绍漳县全县共有105处文物保护点,拥有5200多件文物,而文物保护人员却总共只有5人,其中正式职工3人,县财政每年投入用于保护全部文物的费用不到1万元。就是这座举世闻名的“三王十国公”元墓群,也只有临时雇佣的当地农民在这里看守,夜晚住在山坡山坡的一所小房里,每月拿100元的雇佣工资,除此之外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或安置保护设施。守墓人徐方红告诉记者,100元的工资太低了,先前是他父亲在此看守以添补家用,父亲去世后就由他来顶替,一年所得的钱仅够交农杂费。记者不禁疑问:100元钱能使他一刻不离地呆在墓群,安心得守墓吗?他自己家的田地难道不需要他来耕作照料,他的家人难道就不需要他,如果守墓人不在墓地,盗墓贼是否会乘虚而入轻易得手?记者在采访中还看到这里用于防治墓群水患的仅仅是—条小沟渠,面对由山上倾泄而下的水流他真的能够担当重任吗?而流经墓群围墙侵蚀了墙体继而会渗入地下威胁元墓的小溪,随意建在墓群周围的一座座民房,栽种在墓群上部大面积的青青麦田多年来更是无人问津。而据省文物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文物整治环境,依据有关法规,文物所在地周围50米内是不能建房的,道路两旁更不能随意规划修房。询问有关人员后,他们的回答是:政府肯定不会批准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修建房屋的。到底是违法建房?还是的确有人批准修建的?记者无从得知。但记者却知道这座令盗墓贼垂涎三尺、闪耀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光辉的元墓群,不能因为人们的愚昧及种种自然原因一天天地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元墓群保护开发路漫漫
>> 相关评论(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