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篇研究汪鋐的论文,好象对他颇有微词啊.
汪应辰和汪藻应是非常有名的文化人物,居然没入选,值得汪姓人反思啊。
入选的十大 名人很牛啊
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
姜夔,江永,蒋士铨,詹天佑,方志敏
对汪鋐颇有微词估计又是受王世贞的影响 王世贞害得他<<明史>>无传
文人是无冕之君啊大家别得罪哦
洪迈,朱熹,辛弃疾 姜夔蒋士铨,詹天佑,方志敏 倒还不错
至于吴芮,要不是高一读过<<史记>>,我才不认识他呢
而张潜好象是写了本有关炼铜的书不是初中翻过<<江西历史>>我也不会听过他的大名
而问问同学更是百有九十八不知道的
江永好象有人说他没资格充其量只是个二流经学家
我说这么多 也是为我们汪姓没被评上而发牢骚如果有本家不同意此观点 也不必反驳我哦
江右高见!
引用第12楼汪洋咏弦95世于2006-04-23 00:09发表的:
入选的十大 名人很牛啊
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
姜夔,江永,蒋士铨,詹天佑,方志敏
呵呵,我只认识五个。这不仅仅是宣传的问题,和教科书也有很大的关系。
江永(1681—1762)字慎修,又字慎斋,婺源县江湾村人。清朝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皖派村学的奠基人,在宋明理学没落后向乾嘉汉学挺进中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的巨壁。
江永自幼聪慧,稍长即开始研习《十三经注疏》。凡古今制度、天文地理、钟律推步、中外历算等,无不深究索隐,测其本始,而对“三礼”(《礼记》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尤精思博考。年21岁为县学生(附生),34岁补廪膳生,62岁开始充当贡生,终生未踏仕途,为诸生数十年,蛰居乡里执教与著述。他治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新风,为自汉代经学郑康成以后罕见的学识渊博的经学大师。江永治学态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世致用”。他坚持刻苦攻读,潜心研究,读书有得,即随笔撰写,勤奋著述,每著一书,即能采前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独创的见解。江永的著作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9种计260余卷。被《四库全书》采纳的有20种计170余卷。张之洞撰《书自答问》,将江永的十六种著作作为治学必读的书给予介绍。江永还提出了许多有益民生的建议和措施,他设计了一些水利工程。如现尚存汪口村的“平渡堰”(又称曲尺碣)至今仍使百姓受益。
蒋士铨(1725~1784)
中国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蒋士铨是乾嘉时期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反对复古主义模拟倾向,戒蹈袭,重性情。但对性灵的解释与袁枚不同,表现出更多的传统意识,如他较强调“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蒋士铨诗现存2500余首,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还有的揭露官府搜刮钱财,或批判役吏横行乡里,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还有一些诗反映下层社会世态风俗。大部分诗则为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其诗的艺术风格笔力坚劲,很受袁枚的推重。他也写词和散文。此外,他还是位重要的戏曲作家。有杂剧、传奇戏曲16种。著有《忠雅堂集》4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