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达公支系现在的新家谱上就可以载媳妇名姓生辰等,只是还没有嫁出去的女子记载,据说前者是为方便造谱以及能更好的把握历史,完善家谱的备份一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嫁出去的汪家姑娘也要记载
首先声明一下,鄙人不是什么卫道士(但话又说回来,不是卫道士,又是什么呢?) 。我不反对女儿、女儿的女儿¨¨的名字、简况上谱。但要分清这与墓碑上以及我们经常见到的《xx日报》上刊载的长辈死后,女儿、女婿率外甥女泣谢的名字是有区别的(特别声明,是一已之见)。我不敢苟同“从血脉上讲,母系更正统些不是么?”。生理学上,有个xx、xy染色体理论。何谓“宗族”,开宗明义,一是与地缘相结合的,二是以父系为中心的严格的血缘关系。两“缘”是其根本特性。宗谱、族谱是什么,千年宗族制的文字载体。
顺便说一下,我的下代是“千金”。
十一楼的帖子内容确实新颖、别致,也很公正、平等。
只是这种做法,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得到户籍制度和人名习俗的认可?
支持女孩子入家谱。
女儿、女儿的女儿上谱,行啊,能走得多远?
走多远?可以这样理解,嫁出去后有同母姓的可以继续入谱,有特殊情况后来变更的,后者对汪氏有特殊意义的等,最少可以记载发展渊源,女儿,下一代,之后她们可以传承其他的谱嘛呵呵这样就好,关键是女儿及下一代说明要清楚,我们达公支系就有妣某氏的特殊说解,包括娘家的记载,她本人的事迹等,我们迁始祖母,还有一个小教育家女性哦
此帖甚好,顶一下。我们记载的历史应该是全面的、完美的,残缺不全应该是一种遗憾。宗族文化应顺应社会发展,体现现代文明。女性入谱只不过在操作层面上有些难度,需要作技术上地研究。好在现在有先进的工具,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孔子女性后裔首次入家谱
2006-07-24 16:49:35
图为1937年修订的孔子世家谱首页
http://www.gdoverseaschn.com.cn/qw2index/2006hqly/2006gzzg/200607240061_28208.jpg
“孔子女性后裔入谱在有着重男轻女传统的中国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尤其发生在向来恪守传统的孔氏家族,更具有象征意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刘示范评价说。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说,在孔子家谱以往的修订中,女性孔子后裔从不列入家谱,男性孔子后裔的配偶则以小字标注在丈夫姓名之后。开始于1996年的第五次修订在其修谱历史上首次全面将女性孔子后裔列入家谱,女性与男性一样以大字标注,其配偶则以小字标注,跟随其后。如果其子女跟随孔姓,也可列入家谱。
据《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介绍,从目前的修谱情况看,女性孔子后裔约占总人数的20%,共有不到20万人。由于修谱工作尚未结束,这一数字尚不是最终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庞朴说,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话明显是轻视妇女。女性之所以受歧视,除了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外,人们普遍认为,女子出嫁以后就不再属于本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十几年前到孔林祭拜时,发现所有墓碑上只刻有儿子的名字,即使女儿参与了立碑,也不准刻上姓名。这给他留下很深印象。
1996年,孔家德字辈兄弟在曲阜发起召开了孔子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筹备会议。大会首次提出女性入谱事宜,与会的孔子族人们均表示赞同。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各地对女性入谱这一原则执行情况并不尽相同。孔德威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地方送到续修工作协会的支系家谱中依然没有女性孔子后裔的名字。不少人固执地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性出嫁以后就不再是孔家人。通常而言,大部分居住在城市的孔子后人都能做到把女性列入家谱,但是农村很多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差一些。
孔德威还提到,据他们目前了解的情况,现今辈分最小的孔子后人,1995年出生的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后人孔念莹就是一名女孩。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孔令仁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现居济南。年逾八十的孔令仁说,身为一名女性,她第一次听说第五次家谱修订工作准备列女性后裔入谱时感到很高兴,也十分欣慰。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几千年来的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除了积极乐观、重视道德价值和历史经验等积极因素外,也存在着“述而不作”、不重视创新、重男轻女等消极因素。
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和史料宝库。孔子世家谱两千多年来不断续修,体例之完备、内容之丰富、搜罗之广泛,堪称存世谱牒之冠。国际儒学联合会认为,孔子世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分支,对于今天的人类学、人口学、家族学、谱牒学等研究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孔子世家谱迄今已是第五次大修订,上一次修订是在1930年至1937年。据了解,目前各地孔子后人的调查登记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修谱已进入编撰阶段,新的家谱有望在2009年出版。
现在是男女平等,而且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女性入谱很正常了,不应受到歧视.
谱续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谐进步的需要.改革创新的需要.男女平等的需要。
支持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