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汪王庙遗址踏青
蜗居城中,每天上、下班成一线的作息,不太感觉到季节的交替,只有偶尔见到路边的柳树,从刚苞牙的烟树变成绿柳,才知道春天确实来临,柳树成了城里人体察春天的温度计。以前就见过有关资料说,杭州吴山上有汪王庙,后毁于58年大炼钢铁,心里一直想去寻访。昨天,杭州天气特别好,于是约上一个同在杭州工作的同村宗亲,也是小学同学,一起去吴山寻访汪王庙遗址。春节前,杭州各大报纸报道了杭州要建汪王庙的新闻,我和村里的其他宗亲很是高兴了一番,最近打听到杭州市有关部门为这事已经开过两次专家讨论会了,其中三分之二的专家不赞成重建,这事至今悬而未定,看来总是希望渺茫了。
野油菜
重建渺茫,甚为遗憾。不过有机会还是去看看。 很不错。。。 杭州吴山汪王庙何日重现?
市民建议复建市委书记致谢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01-27 08:56:44)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27日电昨天上午,杭州历史文化界的热心人士丁云川正在参加杭州历史学会的理事会,手机响了,是市委办公厅的来电。原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已将他的一项建议批示给市园文局,并对他表示感谢。
事情还要从十天前说起。
建议信的来龙去脉
杭州市2006年要整治吴山景区的消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同样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丁云川是杭州历史学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多年来一直关注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他从报上得知2006年吴山将进行整治,又对涉及吴山的有关历史文化书籍进行了研读。
丁云川在阅读吴山《汪王庙志》、《武林坊巷志》时,发现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公元586——649年),是维护中国统一的历史人物,唐代就在吴山上建有汪王祠。
1月15日,丁云川就能否复建吴山汪王祠写了一个建议,并在24日这天,又给市委书记王国平写了一封建议信,并交到了王书记的秘书办公室里。
汪王祠(庙)是咋回事
在丁云川的叙述中,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也是风云人物。他占据过东南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之地,自封吴王,唐高宗李渊称帝后,汪华写表降唐,李渊大喜,说:“东南已定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赐汪华“越国公”爵位。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汪华病逝于长安(今西安)。
为纪念汪华维护中国统一所作的贡献,后人在吴山上建起了汪王祠(庙)。
为何要复建汪王祠
据史料记载,汪王祠(庙)建于唐代,在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清光绪年间作了重建,至民国时期尚有管理汪王庙的专门委员会。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为了炼铁所需要的木料,将汪王庙拆除,但目前遗址仍在,今在遗址处还有“汪王庙税地”刻石。
丁云川在给王书记的信中说,汪华被唐王朝李渊封为“越国公”,比起吴越时的钱鏐降宋还要早300多年。
北宋宋徽宗写有《汪华像赞》,并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封英济王;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封信顺显灵英济王;元代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祠,并立一石。
目前,丁云川还保存着《吴山汪王庙志略》、《吴山汪王庙续篇》以及汪华画像图片、汪王庙税地和遗址图片等。
◎链接
吴山景区环境整治方案
●伍公山景区
伍公庙是祭奉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祀宇,汉代已有此庙。重建的伍公庙将采用汉代建筑风格,木结构。
●阮公祠景区
阮公祠景区占地3公顷,位于吴山城隍阁的东面,北与伍公庙景区遥相呼应,西与吴山城隍阁景区接壤,南被众多人文历史、自然文化景观环抱。
●三茅观景区
景区位于城隍阁景区东北,现有三茅观遗址及不少摩崖石刻,始建于宋,并有游步道连接云居山和城隍阁景区。
◎寻访
想知道确切遗址找“泼水观音”就行
从吴山广场往上走,到了吴山高处的“十二生肖石”,再往西走两三百米,就可以看到一片两三百平方米的平台。昨天下午,记者探访到了这汪王庙遗址。
汪王庙遗址原有24亩地,说得更仔细些,是在紫阳山上,不知道平台的市民,只要知道平台上一块著名的太湖石“泼水观音”,这石头酷似观音菩萨泼水,因而得此俗称。
除了平台,其余地方都被树木遮盖住了,只在平台北面有个“汪王庙税地”的壁刻,而这个壁刻要自南向北穿过平台,走过游步道,才能看到。
◎声音
捡起文化的碎片
复建汪王祠还是仅仅在原址上给汪王立个碑?按历史价值大小分类保护,把金钱和土地用在刀刃上,也许是个好主意。
说实在的,杭州老城区里散落的文化遗迹真的不少,像岳王路口众安桥小学里岳飞的衣冠冢,像凤起路的杭高是古时的贡院前,也就是秀才们考贡生的地方……那么多古迹如果都要恢复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对这些文化遗迹的处理可以考虑到其历史价值的大小有选择性的或修缮或恢复或指示。
在国外,一些国家对有历史内涵的建筑是在墙上竖一块小碑,告诉人们这幢楼的故事。保护的目的之一是不使人忘却。
另外,对有关部门也要提个醒,对文物点的保护要有始有终,应该请专家长期关注,一直到文物点的保护整治结束。(据《钱江晚报》/祝荣生 杨晓政) 如若不能重建,倒是九州天下汪姓的最大悲哀,也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失落.
受万民瞩目景仰的汪王,如今去也!不知道汪王的爱国精神是否长存!!!!!!
真的很希望能够看到汪王庙的重现! 听重建吴山汪王庙有感
谁是人心真英雄
汪王庙中馨香浓
为要钢铁毁古迹
却无能力复旧容
青山有意迎佳宾
游人无奈对花丛
不信春风唤不回
百折不挠学愚公 再祭汪王
吴山有幸建忠祠,
荒唐为钢筑荒芜.
如今再祭英灵处,
惟有遗迹地契石. 在丁云川的叙述中,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也是风云人物。他占据过东南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之地,自封吴王,唐高宗李渊称帝后,汪华写表降唐,李渊大喜,说:“东南已定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赐汪华“越国公”爵位。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汪华病逝于长安(今西安)。
李渊是“唐高宗”吗?
杭报1月29日第5版刊有《市民提议吴山上重建“汪王祠”》一文。文中写道:“……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位领袖汪华,占据过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之地,自封吴王。后来,唐高宗李渊称帝后,汪华写表降唐,保护了杭州一带百姓的性命,唐高宗也封汪王为‘越国公’的爵位。”其实,唐高宗和李渊是两个人。李渊是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而唐高宗是李渊的孙子李治。
此处应是“唐高祖”。 本月24日本人上杭州吴山寻找杭州汪王庙遗址未果,很遗憾,根据网上资料是在杭州吴山七宝山大观台之麓。[七宝山(初名宝积山,俗称五台山,在紫阳山与云居山之间南侧,海拔98米)。宝山(城隍山南,海拔80米,又说即七宝山)].今天看了大风的资料很详细,有空再去寻找,如果那位有兴趣可同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