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慧 发表于 2016-9-6 10:16:27

深切缅怀新安画派近代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

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6-9-6 15:55 编辑



深切缅怀新安画派近代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2016-09-05不疏园美术馆




点击“不疏园美术馆”一键关注官方微信


《传承三百年不疏园文化品味艺术经典》




   纪念汪采白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汪采白先生是民国晚期画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 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由于英年早逝,少有宣传,其画迹鲜为人知。汪采白先生是继渐江、梅清、石涛之后成为擅长画黄山的又一代表人物,特别是他在青绿法表现黄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落寂三百年的新安画派再注强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精神品格还是笔墨功夫汪采白先生都无愧是新安画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我们不该遗忘曾经为画坛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们!在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特此整理先生的资料发表以示纪念。                                                                                    不疏园美术馆馆长曲君丽(文)

新安画派近代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

          我国画史上,新安画派曾独树一帜,光照古今。在文化古城安徽歙县的练江之滨,披云峰下,有两座肃穆的坟茔,分别长眠着新安画派的奠基人渐江和新安画派的殿军汪采白先生。画魄诗魂,千秋不朽。我们继一九八四年隆重举行渐江大师逝世三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之后,又於今年开展了纪念汪采白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学术活动,我们将永远怀念新安画派中时隔近三百年的两位大师。

汪采白先生画集
         汪采白(一八八七--------一九四〇),名孔祁,字采伯,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歙县西溪人。其出生于徽州的名门望族。祖父汪宗沂,字仲伊,号“韬庐先生”。光绪二年(1876年)拜翁同龢为师,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后任李鸿章幕僚,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徽州紫阳书院。黄宾虹、许承尧、陈独秀均出其门下。一生著述极丰,朴学、音律、医学、太极、兵法无所不精,有“江南大儒”之称。    明末清初,民族矛盾极为尖锐,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是当时一批富有民族气节、与清政府誓不合作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奋身抗清,有的拒不出仕,有的则隐身於林泉。他们借写家乡山水寄故国之情,写胸中块垒。新安画派的先贤这种高风亮节,深深影响了汪采白先生。

             启功先生为汪采白先生画集敬题

       先生诞生之年,正值中华民族危难深重之秋。汪采白祖父汪仲伊成进士后,弃官归隐,在家著书教学,富有进步思想。汪采白的二叔汪鞠友、三叔汪行恕都和孙中山相交,为早期的同盟会员。二叔受命任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教习,三叔留学日本攻医,徽州的反清革命活动,多与他们有关。汪采白初在歙县城里一教会学堂读书,高墙深院,锁不住一颗少年的心,毅然去了南京,向叔父表白了救国之志。叔父汪鞠友曾想将侄儿介绍到当时较为进步的安庆陆军小学堂读书。后因徐锡麟刺杀恩铭事发,歙县新安中学堂秘密组织的革命团体“黄社”及黄宾虹为同盟会私铸铜币事也被告发,汪采白没有去成安庆,但却深受了这场革命风暴的洗礼。一九〇七年秋,汪采白先入南京的矿业学堂,后又改入两江师范学堂。为求能尽早报效祖国,汪采白还曾想随三叔学医,以救死扶伤於社会,又想出国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以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热血青年追随时代潮流的可贵精神。

汪宗沂(1837—1906)“江南大儒”汪宗沂先生,汪采白先生祖父,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的老师。
       民国后,汪采白先生先后在武昌、南京、北京各大学教授美术,他以耿直之性,清白自励,不与龌龊之世周旋。日寇占领华北,先生作有《云山图》,题诗云:“如此湖山清徹骨,更从何处着尘埃。征帆未许轻相傍,恐带人间名利来。”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又作《风柳鸣蝉图》,题其二叔小词曰:“白门何有?无情遍地垂杨柳。未到深秋,吹起西风即是愁,树犹如此,黯然一响斜阳里。噤若寒蝉,也自萧骚向晚天”。并加小跋云:“此词为先仲父旧游先生居金陵时愤世嫉时之作,今近卅年矣。今日环境,不殊往昔,读之益觉黯然,因写风柳鸣蝉,书此词於上以寄嘅。”此画展出,先为德国使节预订,一日本商人也愿出巨金,要汪先生再画一幅,被汪先生严辞拒绝。当年的同窗好友陶行知闻后,称誉先生“行止有耻”。

汪鞠友(1867-1930)孙中山同盟会员汪鞠友先生(汪采白先生二叔)

          新安画派的画家们,由於对清政府高压政策影响下形成的绘画艺术的摹古风气深感不满,遂打出“敢言造化是我师”的旗帜,以黄山为粉本,写真山真水,此风一开,声震艺坛,汪先生正是遵循了这条“师传统,更师造化”、敢于创新的艺术道路而成长起来的。他出生於一个极富收藏的书画之家,这为他通晓新安画派诸家技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先生五岁起,拜黄宾虹先生为师;后在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又得清道人李瑞清指教,为此画艺大进。在两江师范读书时,他的画即获过南京劝业会的最优金牌奖,以后在南京、北平大学与徐悲鸿、吕凤子、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同期任教,广交名家,绘画艺术又有显著提高。更主要的是,汪先生家居黄山脚下,一生多次登临,能容传统造化於一炉,因而形成了其作品清新、秀丽、雅逸的独特风格。

汪勖予(1905—1955)
汪勖予,名克劭,汪采白先生长子。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工人物、山水、花鸟。民国35年,黄宾虹评其画“至臻妙境”。勖予先生先后担任山东省第一师范艺术科主任、安徽省立二中教师、与黄宾虹先生、潘天寿先生同期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授等职。
       一九三五年,汪采白先生应柏文蔚、陶行知、许世英的促请,曾在南京举办过个人画展,其展品被争购一空。次年,他所创作的青绿山水画又获巴黎一等奖。并创作和出版了《黄山卧游集》画册,他以自己的气质、素养、个性与才情,运用新安画派的传统技巧并加创新,写他最熟悉的并以自己的情思进行了融铸的黄山胜景,共三十六幅。剪裁大胆、构图新颖、笔墨谨细、色彩雅洁、气清韵逸,沁人心脾。堪称一部不朽的无声之诗。许世英、胡适、胡光炜皆欣然作序,高度评价了汪先生此作的艺术水平。可惜,一九四〇年,汪先生过早的离开了人间。黄宾虹先生痛心不已,曾书“云海英光”,以表深切的悼念之情。


汪采白先生与爱孙合影
         我和汪先生只见过一面,他当时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我曾带了家藏的一幅古画去请他鉴定,先生身材魁梧,风度潇洒。虽五十多年过去,然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仍记忆犹新。解放初,芜湖举办过先生的遗作展览,我有幸欣赏到先生较为集中的许多艺术作品,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先生的百年诞辰之际,省徽州学学会、省政协书画室、省博物馆、徽州地区博物馆、歙县博物馆、省美协、省书画院、省艺术研究所八个单位联合举办了汪采白先生绘画展览,由三家博物馆和汪先生的亲朋好友及爱好其书画者提供了展品一百五十多件。这是汪先生绘画作品一次最集中的展出。尤其使人高兴的是,安徽美术出版社从中精选了八十多幅编印出版。读者由此可以较为全面地看到汪采白先生在继承和发扬新安画派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当有利於今天国画界对祖国绘画传统的了解与借鉴。
文章摘录于《汪采白画集》郑家琪先生序言      郑家琪,(1917--1989),安徽歙县人。曾任中共歙县县委书记、皖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科长。建国后,任中共淮北市委书记,安徽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汪采白先生作品欣赏

《游西园图》1932年作

《莲蕊峰》1936年作


《西海溜声》1936年作


    《风柳鸣蝉图》1935年被德国大使陶德曼收藏

《黄山图寿金安伯》1932年作


《鳌鱼洞》1936年作

《俯瞰双龙》1936年作

                  《兰竹图》1926年作


《半山寺》1936年作

《蓬莱三岛》1936年作

《慈光寺》1936年作

《天门坎》1936年作

《石筍矼》1936年作

《远眺耕云图》1936年作


      《天台山》1937年作
      左侧文字为:后学 燕堂文怀沙 拜观   丁亥 夏


               《岁寒三友》1935年作
               郑午昌 (梅) 郑曼青 (松) 方介堪 (石)汪采白(竹)


《山水图》1937年作

《散花坞》1936年作

《为绮川作山水轴》1930年作


《小壑幽棲》1936年作


      《忽忆江南半亩居手种芭蕉图》1923年作

《九龙瀑》1936年作

《扰龙松》1936年作

                  《万壑松云图》1933年作

《危石奇松》1936年作


《西溪泛舟图》1937年作

《山居云海图》1937年作


《手卷山水图》1932年作


《兰桂齐芳图》1937年作

《汪采白先生长子汪勖予画作》1939年


《张伯英先生为汪勖予先生拟写对联》1935年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老师。

《汪慎生先生赠送汪勖予先生画作》1932年作
汪慎生 ,(1896——1972)名溶,字慎生。号满川村人。中国近代著名花鸟画家。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齐白石、王雪涛等齐名。

《黄宾虹先生赠送汪勖予先生画作》1946年作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为山水画一代宗师。1946年黄宾虹先生写横槎江上小景得意之作赠送汪勖予先生以作纪念。汪、黄两家四代交好并有联姻,黄宾虹先生这幅作品正是世交情深意笃的明证!

《黄高勤女士为祖父黄宾虹先生画作题跋》


曲君丽女士与黄宾虹先生嫡长孙女黄高勤女士




汪国寿 发表于 2016-9-6 10:37:56

怀念汪采白宗亲,中华汪氏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让汪氏后人学习的楷模!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6-9-6 17:08:03

汪氏家族多才子.族之幸也!

汪中岗 发表于 2016-9-7 10:14:42

特别是他在青绿法表现黄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落寂三百年的新安画派再注强音!

武汉汪利文 发表于 2016-9-8 09:20:51

怀念汪采白宗亲,中华汪氏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让汪氏后人学习的楷模!
欣赏并学习。

汪国寿 发表于 2016-9-8 11:57:19

汪氏宗亲网改版已初出成果,不断挖潜和收集汪氏文化资料,丰富汪氏宗亲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真正把汪氏宗亲网办成汪家团结、和谐,交流,互动,探讨,研究,开心、快乐的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切缅怀新安画派近代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