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岭 发表于 2016-7-15 22:41:03

字辈与行第

   在各个族谱中辈份有按字辈的,但有的按行第。字辈在名字中能反映出来,但行第在名字中反映不出来,谁知道字辈与行第有什么区别。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6-7-16 09:43:29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6-7-16 09:45 编辑

    通常“字辈”也称“行派”,不知你所讲的“行第”是指什么?

桃园汪银河 发表于 2016-7-16 10:41:12

      莘岭本家你好,你说的行笫是不是如“行绩第40字绩光”,这是指你在修谱时字辈是绩、是你这支这辈份第40位男丁。我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从名字上看不出来行第多少的。

汪志林 发表于 2016-7-16 12:28:18

本帖最后由 汪志林 于 2018-10-23 21:22 编辑 <br /><br />大宗谱的字辈代表的是一代人与上下一代人的尊卑关系,这是族谱里的大行第,容易分辨。<br><br>小家谱里的一代人的长幼关系是小行第,一般从谱名(非常用名)的隐含中也能看出来,最直接的就是一二三四或类似春夏秋冬等。<br><br>很远的祖辈们比较注重行第在字辈中的体现,在家谱里,谱名中的字或号倒是会有一些透露。<br><br>近代人则比较淡漠行第在名中的体现,至于新家谱的生育情况从年月日已经精确到时,自然行第就一目了然了。

汪振清 发表于 2016-7-16 14:39:59

本家的解释比较通俗,我理解为同字辈中排行第几,称为行第。

wm166975 发表于 2016-7-16 20:45:15

我理解行第是你大名及字輩後的另一個稱呼,如行第十一,但並不代表他是同字輩的第十一人,可能是長子的孫,已壯聲勢,次子可能叫行第十五,我看過其他姓氏有些家譜是這樣的,

wm166975 发表于 2016-7-16 20:46:57

就像我們的八路軍

汪氏通谱工作室 发表于 2016-7-17 11:12:50

本帖最后由 汪氏通谱工作室 于 2016-7-17 11:34 编辑

       行第就是排行、次第。一是在同辈中排行,二是在一个小家族排行,通常是堂兄弟关系。
       除志林宗亲说的几种情况,行第在名字中的表现还有:以伯仲叔季、大小等字区分长幼;或某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名词拆分后按顺序作为人名,如陈佩斯兄弟俩名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外国城市名----布达佩斯;……

汪氏通谱工作室 发表于 2016-7-17 11:33:24

本帖最后由 汪氏通谱工作室 于 2016-7-17 11:34 编辑

       在族谱中,名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就是族谱中带有辈字的名称;字,就是生活中通常使用的名称(谱书中常见“公以字行”的说法)。但也有名与字相一致的情况,名就是字,字亦是名。
       过去,有的读书和做官的人还有雅号、官名;有小名的情形更是常见。

莘岭 发表于 2016-7-17 23:54:30

    我的祖籍是婺源段莘,《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给我修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给我寻找祖谱增加了信心。我一上乐平三到婺源,通过各种弯弯绕终于寻到本分支手抄谱,在寻谱过程中,也看到几本其他分支的手抄本。我们段莘的行第是祖上扶乩莘源行第,共四十个字,每五个字一组,边傍包含了五行。垣铭浩椿煦,坤镇淮桢煌,城锺汉桂燦,墉鉴满標煻,坚鋐深楷熾,堎钧淑桥烊,圭鉉澄模煜,圻钺清松烺。一辈一个字作为行第,比如段莘建村始祖原奖公通宗七十四世即莘源一世,行第垣一。他的四个儿子,通宗七十五世(莘源二世),添海公,行第铭一;泗海公,行第铭二;澜海公,行第铭三;法海公(我的祖上),行第铭四。应蛟公(我的祖上,我是他十四代裔孙),通宗八十世(莘源七世),行第镇。我是通宗九十四世(莘源二十一世),行第坚。也就是说段莘所有九十四世,行第都是坚,也就是坚字辈。所有行第的字在名字中无法反映,你要知道自己的辈份,就必需把自己分支的谱理顺,对照祖上留下的四十个字,你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字辈。不知见解对否,请各位宗亲指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字辈与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