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古村
看了唐模古村一文后,建议汪炜会长将唐模的历史重新探讨一下,不要随便乱发表议论,对汪氏唐模十六族的历史应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因为您是会长,不是凡人。敬请回复! 第55世立公震公子。字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五代后梁末帝隆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迁回徽州,初居山泉寺,后用堪舆之术相中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认为其地可以发旺子孙,且那里有太祖叔举公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遂率子孙筑村于狮子山,迁居其处。为使子孙不忘家族在唐朝时期曾有的鼎盛和荣誉,村庄完全按照唐时的规模、风范和标准修建,并定村名为“唐模”(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经过几代人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一大聚落。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俩兄弟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又经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多,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如今,唐模已成为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配程妣。子:诚。
注:但是思立公是生于804年,卒于885年,享年81岁, 可是上面所记载923年迁回徽州的时间有误导。
请各位族谱专家帮忙对比建公系有关史料一下!
http://www.iwangshi.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455&fromuid=13
(出处: 汪氏宗亲网论坛)
和楼主有同样看法,我也发现汪炜发的一些帖子,是随意从网上搜索的,错误不少,不加甄别就发上来了,这很不好,不了解家族史,不要装懂,会让人笑话的。 子涵说的有根有据,请会长仔细看看,最好是能牵头将檀干园的导游词也顺纠正过来,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