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无为荷叶地龙溪堂与通谱对接成功! http://www.iwangshi.com/bbs/images/back.gif
楼主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称赞,但不知你们自己家族的谱系及祖脉考证进行得怎么样了?期待继续努力!
龙溪堂支谱与通宗世谱能否妥当对接,尊重原谱系的连接方向应该是对的,但有无明显脱代问题即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祝贺无为荷叶地龙溪堂与通谱对接成功! 各位热情的宗亲们:请大家认真一点、客观一点、稳当一点、不要过于奉承,行吗? 还未对接,哪来的成功? 楼主说了,只是有进展。无缝对接,尚需进一步考证。
回 楼主(汪顺洪) 的帖子
关于龙溪堂祖脉的疑问和思考:通宗世谱至64世亮,后无续录。龙溪堂始祖万一系忠六之子,谱脉的实质是忠六公的上接问题。
61世:惟庆,约生于1003年;65世忠六、66世万一均无生年记录;但万一公6世孙有确切的生年记录。
71世:镛,生于1426年;钰,生于1427年;钢,生于1435年。
1426-1003=423年,若万一为66世则其6世孙即为71世,与惟庆公之差为10世,10代平均代差42.3年,这很不可信。
若按常规平均代差22 —— 32年一代,423年应跨越13 —— 19代,尤以14—18代最为合理。
若按原支谱接在64世亮公名下,此支忠六之上似有6代左右的脱代问题。 洪顺本家并无他意,只是兴奋而已。况且洪顺本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标题已经做了调整。事实上,任何一个非徽州支系汪氏外迁族群,家谱缺少几代祖讳,都是客观存在的。
个人认为:长富的见解,有其理论论据的。建议无为荷叶地龙溪堂本家,多采纳长富本家的见解。
传海老爷子,不要太较劲噢。呵呵。 首先谢谢各位宗亲亲热心,请大家看清楚,本人是说经过工作室负责人汪振亮等人的协查,基本确认无为荷叶地龙溪堂始迁祖、65世忠六公支系与大畈61世祖惟庆公支下64世亮公对接大致无误。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4-7-28 22:42 编辑
关于龙溪堂祖脉问题的研究与建议
据1829年《增修序》曰:无为荷叶地龙溪堂《汪氏宗谱》创修毕于1550年,二修毕于1670年,三修毕于1793年,每届相距一百二十余年,其间隔不可谓不久矣。二修主亊者乃十三世,一修主事者则应是八世或九世。自万一公始迁,至无为裔族创修宗谱,史历二百多年了。
万一公于元季(1279 — 1368)任千户,奉遣南平后由婺源大畈迁至无为,结合六世祖生于1426年,推算出万一公约生于元初(1279 — 1289)。61惟庆公约生于1001 — 1005年,至万一公出生约有280年左右,跨越应有十代左右,即万一公应属70 — 72世。
分析创修者们当年只知道祖系大畈惟庆公支下,并不清楚具体脉系所在,又缺乏前期谱系的详细资料作推演、核考。当他们看到惟庆公支64世亮公名下缺嗣缺记,遂将忠六公附而接之,那也算是无奈之举罢了。
若按原支谱:61世惟庆、62世琦、63世漺、64世亮,至忠六公之间尚缺4 — 6代祖讳无法填补,请参见通宗世谱22册310页便可知晓。
所以我建议:将龙溪堂始迁祖万一公之父 —— 忠六公,与大畈61世惟庆公支下68世谨公 相衔接,即为61世惟庆、62世琦、63世漺、64世迎安、65世子通、66世潮、67世师颜、68世谨、69世忠六、70世万一。这样,既和亮公极其相近(次兄之末裔),又相对合理可信、近于史实、原系不乱、祖讳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