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儒林汪氏辈分派字的起源与文化底蕴(转载)
乐平儒林汪氏家族源远流长。据族谱记载,它受姓于姬,聚居于鲁,后演变为汪的姓氏,几经迁徙南来,北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原六十八世祖汪路从婺源石田出任乐平知县,此后历次修谱,以汪路公为始祖。儒林汪氏在乐平已有9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三十多世。其中一世至十七世的辈分派字不统一,有分有合。从十八世起,换用二十字作为统一的辈分派字,一代用一字行派,按规定的辈分起名命字。这二十字是:“承先顺国泰,裕后振家声,学勤身乃贵,善积道宜昌。”为何从十八世开始换用统一的辈分派字呢?这与当时家族的荣誉地位密切相关。儒林汪氏十八世裔孙汪一砥(1656—1716),行承,字砥中,号卓庵,由太学生考授州同职效力河工,任山东东昌府清平县戴家湾闸务两暑清平佐篆,兼摄临清州州判。康熙癸巳(1713年)覃恩敕授儒林郎,又以曾孙汪守和(行国,字凯南,嘉庆丙辰恩科一甲二名,被皇帝点为榜眼,曾任吏部尚书)职恩赠资政大夫,晋赠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乐平“儒林汪家”遂因此得名,并从此换用统一的辈分派字。
儒林汪氏统一的辈分派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承先顺国泰”。这句说,要继承先辈的优良家风,顺应国家发展的潮流。承:继承。顺:顺应,适应。泰:平安,安宁。
“裕后振家声”。这句说,要使后代富裕起来,振兴家族的声望。裕,使富足:富国裕民。声: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学勤身乃贵”。这句说,勤奋好学的品格尤其可贵。身,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乃:是。贵:可贵,宝贵,值得珍视或重视。
“善积道宜昌”。这句说,乐善好施的道德应当发扬。善积:多做好事。道:道德,品德。宜:应当。昌:昌盛,兴旺。
逐字逐句领会乐平儒林汪氏统一的辈分派字的内涵,我感到这个统一行派中的四句话,句句是格言,是家风;二十字,每个字都饱含精选之功,体现健康向上之意;组合起来,象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古诗,具有文字美、词意美、对仗美,虽然无韵,但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这个辈分派字,同江西乐平,乃至全国其他许多家族的辈分派字一样,闪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光辉。我们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原载2003年6月20日《乐平报》) 据我的上辈人说我们村子是从江西省上饶市乐平迁到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游城镇汪家村的。这个村子据说是五兄弟开基。
我所知道的辈分排行字:彩、维、长、正
谁知道的这个村子到底是从乐平哪里迁来的? <P>引用第1楼rucherclub于2006-03-07 08:33发表的“”: 据我的上辈人说我们村子是从江西省上饶市乐平迁到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游城镇汪家村的。这个村子据说是五兄弟开基。我所知道的辈分排行字:彩、维、长、正谁知道的这个村子到底是从乐平哪里迁来的? </P>
<P>你可以把你知道的情况详细发到<STRONG> </STRONG><A href=\"http://www.iwangs.com/bbs/thread.php?fid=5&page=\"><STRONG>寻根问祖 </STRONG></A>论坛里。。</P> 乐平现在归景德镇管,据说乐平有里汪外汪的分别,而且房支非常清楚。 本人所知,我为里汪后房92代汪氏子孙,辈分应该是思辈以下.(因为我老爸的同村兄弟就叫"思"),本人的就不知道了,因为在外省工作,所以其它不是特别清楚. 乐平姓汪的很多 里汪 外汪 还有潘城汪家 还有港口村 传芳村 我是传芳的. 希望乐平的本家能把乐平的汪氏家族各支系研究清楚。这也是对家族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