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14-5-18 23:06:15

回 75楼(汪洪锭) 的帖子

请本家把“汪松寿75世编辑[[汪氏渊源録]]中记载旌智彬生和和三子並迁淮同城,和公66世应该可信.”中的“记载旌智彬生和和三子並迁淮同城,”原文发上来看一看。

汪洪锭 发表于 2014-5-18 23:36:12

请看图。

汪源166 发表于 2014-5-19 09:35:22

回 76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我同意 长富 先生的这个观点,就是已有的同时代的谱似乎都有问题,分析有可能当时无论哪儿修谱,无论是否有互相交流过,引用的都是同一种资料,而恰恰是这个资料不真实。

汪源166 发表于 2014-5-19 09:38:43

回 74楼(汪济(潜山)) 的帖子

您说得我非常赞同。这种整片失记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没有可靠的原始资料情况下人为编制。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4-5-19 09:46:45

    ”旌(智彬)生 和,和三子,并迁淮,同城。璞,迁淮 “

现在怎么理解这个 ”淮“ 字?
一般来说,皖南史料上的 ”淮“ 指淮西、淮右、南淮河两岸地区” ,即今六安市的北部,亦即寿县、霍邱县。
---------------------------------------------------------------------------------------------------------------------------------------------------------------

这个《渊源录》有关 “和公” 的记叙也不一定正确,若 “淮” 指安庆似乎缺乏依据,若 “同城” 指 “桐城” 那也是明显的错误。
另外,据说民国九年版的《太湖会谱》所补充的十代资料抄自婺源《大畈汪谱》,可惜记叙不全、傍系漏略,令人生疑。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和公世系讨论 敬请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