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帮助
近日回老家翻了翻家谱(大约是96年重新修订的),发现我们祖上是从徽州搬迁到湖北(大约1560年左右),家谱以最早迁入者(汪道昆)为始祖(在总谱上好象是第74世),而始祖汪道昆家谱记载与历史记载的汪道昆基本吻合(大家可以BAIDU搜索),去世后的坟茔在湖北英山县桃花湾,可惜土改时大坟前面的院子被改成农田,坟地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后又重新修了难一座祭奠坟。但我从史书上看,汪道昆死后是葬在安徽黄山桃花坞,因此一直怀疑我始祖汪道昆是否修家谱的人牵强附会,如果有安徽的朋友知道这方面线索的可以交流一下。另:家谱还记载外迁的大概是河南南阳、浙江建德、广州、上海、北京、台湾等地(还有一传说外迁到安徽桐城)。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明代歙县人,嘉靖进士,任义乌县令时,组织民众练武,世称义乌兵,人人能投石超距,后备兵福建沿海,与戚继光招募义乌兵破倭寇,因升为司马郎,累官兵部右侍郎,乞养归。曾与李攀龙、王世贞辈切磋艺文。世贞称道昆为文简而有法,于是名声大起;因世贞也曾在兵部任职,所以天下称南北两司马。汪是当时著名诗人、戏剧家、军事家,著有《副墨》及《太函集》120卷传世。 很好的研究人物。 2楼本家,家谱记载跟你说的基本吻合,但比这详细,比如还在襄阳任过职,名字也多一个别称、传世作品也略有不同等。
本来想讨教熊召政(湖北英山人《张居正》作者),可惜一直没联系上,希望本家能多提供资料,不胜感激。 汪道昆(1525-1593),一名守昆,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歙县人。嘉靖四年(1525)出生于一个商贾家庭,少年好博古。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明年与张居正、王世贞同科成进士,除义乌县知县。嘉靖三十六年(1557)升襄阳知府,作杂剧《高唐记》、《洛神记》、《五湖记》、《京兆记》四种,合称《大雅堂杂剧》。嘉靖四十年(156),升福建按察副使,备兵福宁,二年后升按察司使,与戚继光主持福建抗倭之事。嘉靖四十五年(1566)从福建巡抚任上罢归。率新安诗人结丰于诗社。隆庆四年(1570)诏起郧阳巡抚。二年后,人为兵部右侍郎,迁左侍郎。万历三年(1575),因言官纠劾告归,里居近二十年,致力诗文,率后七子诗人诗酒唱和,声名与王世贞相埒。有《太函集》120卷,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诗为十四卷。 你们这支的辈分是怎么样的.
我村里的汪姓辈分是
仁,恩,日,庆,余,道
我只知道这么点辈分. 我是河南南阳的,除我们这一支是直接从歙县来的以外,还有从湖北和其他地方来的。 现在靠辈份是很难区别出来的,因为多年的流散,可能各门各房都有不同的情况了, 在家族中,我们一般都是以"世"作为排列辈份的标准…… 本人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不知楼主能否提供该家谱(最好是重修所依据底谱)的详细资料,我来帮助楼主解决这个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