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些苦苦的找寻,再次出发.
本支1644年以前即使用汉姓汉名,证明本支一定是汉姓汪,不是少数民族汉化的,此其一;其二,祖上代代相传,是因为曾经犯下大错,为躲避朝庭不敢向后人讲述祖先来历。
正蓝旗汪氏,一如迷。
正蓝旗汪氏,或曾受明朝末年吴希汉案迁连。
我家正蓝旗汪.家里代代相传,在清朝,不允许参加科考,不允许做官.说以前在朝里犯下了大错,在民间躲藏.
我想,我难道是明朝汪广洋公的后人,跑到东北成了正蓝旗汉军汪?要不怎么会隐匿民间???
广洋公是明的丞相,被朱元章害死的.
事实上,广洋公的11世孙,元柱,就是到了东北,也确实是正蓝旗.我不知我是不是他的支下.
种种迹象表明,几乎所有姓汪的满汉人旗人,都是入关后驻进的顺天府下通州下三河:小小的三河,当时汪姓多达10余支.也是奇事一桩.
沉寂,让那些找寻更加苦闷。。。。。。
正蓝旗汪
本家很执着,但是没有更多迁支前后的详细资料的话,寻找真的很难!
谢谢各位本家的支持,追寻有了如下近展:
1.现在河北境内,尤以三河为中心,发现6支以个本家,他们都是隔辈单双字取名.此为一大共同点;
2.前几日,有本家联系我,他祖上也是从龙入关,但没有在旗的说法;隔辈单双字取名,且避惧朝庭,(此为本支最大的特点).我二人均认为其中必有大关联,应该是近支同源.
提起当年呐泪不干,祖上逃难下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