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世隆公迁出大畈,之后大畈谱没有记录,请补充上
65世隆公迁出大畈,之后大畈谱没有记录,请补充上44世华公-45世爽公-46世处贵-47世泰元-48世仁素-49世凤思-50世文秀-51世行睿-52世说言-53世咸公-54世浚公-55世师全-56世道安(唐朝兵马使镇守婺源始祖)(道兴公后人迁移金华)-57世濆(fen阳平,意思是水边)公-58世中元(分迁婺源大畈始祖)
-59世敬逢-60世延之-61世惟厚-62世元凤-63世绒公-64世敦礼-65世隆公(迁出大畈,之后大畈谱没有记录)-66世黼公(fu上声,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67世峻公-68世伯成-69世弥邵(元末安庆别驾,明初辞官从安庆迁舒城始祖)(兄弟正公、坚公迁移到桐城、庐江始祖)
69世弥邵(一世祖,明初辞官,迁居舒南汤泉,现舒城县汤池一带)-(伟一、二)伟三-(百十一)百十二(太学生)(百十三)-阶升-中定(太学生)-国龙(岁贡士)(国宾)-腾辉(七世,生于明嘉靖4年)(腾凤、腾蛟)-鸣俸-希印-汝当-应善(应祖,迁河南)-中麒(中麟,后代多远迁)-明章-(德宏)德远-礼富(礼贵)-朝福(前辈迁徙到梅河镇黄家湾)-(廷宏、贵、江,三兄弟同时卒于咸丰3年1853年10月被长毛即太平军所害)廷元-恩信-泽举(泽科)-普青-取银(取高,取成,因修龙河口水库移民何店村斗笠岗)-90世士林(仕林,现居深圳,仕山,居老家,仕前,现居安庆)-91世广理(字晓理,居深圳) 回仕林本家:
63世绒公生于1055年, 64世敦诗生于1083年, 敦礼,敦旦没有出生年月记载,兄弟三人从相差三岁来记算,敦礼约生于1077年,敦礼至弥邵相隔五代人,邵公怎么可能明初辞官迁,这段时间相差290年啊,迁居舒南汤泉的始祖绝对不是邵公,绝对不是,肯定不是/ 论坛版立仕林本家,你好!你确定56世道兴公迁金华吗? 就这么多 从敦礼至弥邵仅五代人,繁衍时间约占120年,也就是说邵公约生于1197年左右,从一世邵(约1197)至七世腾辉(1525)这段繁衍时间是328年,平均54岁出生一代人,这是不可能的,敦礼敦诗同是同胞兄弟,敦诗的后裔在<<汪氏通宗世谱>>中.就已有91世后代出现了,而仕林本家才是90世,此谱是否漏代了 回2楼上有错误应该道兴公后人迁移 56(道安)道兴--留居歙北政德乡与殳同守王墓掌王,诰命六十八而卒。一子:连。
57 连--字子器。娶程氏。一子:记。
58 记--字思问。娶章氏。子四:永固、彦时、进智、范。 回1楼家谱记载
○弥邵公 行一 字千三 元顺帝时授安庆别驾悯世乱弃职归隐洪武初徵为庐州别驾亦至京辞不就职自京过舒因爱舒南之山清水秀遂携子而家焉
配宗孺人生子三伟一伟二(另有祠谱)伟三
弥邵公 生卒未详 应该是1300年初 在元朝末年出生而且上几辈子是次子不能按20岁一代算的百十二生于永乐4年1406年 三代也有100年差 回4楼弥邵公是69世在大畈谱以上提供的图上也有同时是舒南一世我是21世 总计是90世安庆还有88世的在深圳是建公后呢家谱不能按20-30岁一 代算排行不同连锁反应长房的辈小 69世弥邵)-(伟一、二)伟三-(百十一)百十二(1406年生 太学生)(百十三)-阶升-中定(太学生)-国龙(岁贡士)(国宾)-腾辉(七世,生于明嘉靖4年 1525年生 )(
4代120年左右7代220年左右应该差不多了 引用第6楼汪仕林于2012-05-05 00:25发表的 :
回1楼家谱记载
○弥邵公 行一 字千三 元顺帝时授安庆别驾悯世乱弃职归隐洪武初徵为庐州别驾亦至京辞不就职自京过舒因爱舒南之山清水秀遂携子而家焉
配宗孺人生子三伟一伟二(另有祠谱)伟三
弥邵公 生卒未详 应该是1300年初 在元朝末年出生而且上几辈子是次子不能按20岁一代算的百十二生于永乐4年1406年 三代也有100年差 http://www.iwangshi.com/bbs/images/back.gif
本家:可否分享一下你所提的“伟一,伟二”宗谱。我也正在寻找“惟一”公支系,是否与“伟一”同?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