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追思:汪碧潭 发表于 2012-2-15 08:46:31

哈哈,好帖!既学到了知识,又欣赏到了好诗。二位本家的唱和酬答让我等叹为观止!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2-15 12:09:11

回 9楼(汪篪) 的帖子

      神光岭头月肉殿,摩天岗上百岁宫,十王峰旁天台寺,随处暮鼓对晨钟。

汪篪 发表于 2012-2-16 16:37:46

回 11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妙笔青莲妆芙蓉,
天河绿挂九华峰。
莫非万历生妒意,
圣旨南颁作何宗?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2-16 21:15:38

回 12楼(汪篪) 的帖子

      莲花佛国秀芙蓉,天河绿水九华峰,唐有诗仙写美意,今又芃叟思神宗。

汪篪 发表于 2012-2-17 16:27:05

回 13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四纪天子绝代雄,
六龄稚儿册青宫。
既废郊庙怠朝政,
何须理佛莲花峰!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2-17 18:37:07

回 14楼(汪篪) 的帖子

      您这首诗我不会理解了,所以就不能继续对叙了。

汪篪 发表于 2012-2-17 22:56:57

回 15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1、万历在位48年,古谓12年为一纪,故称四纪;2、太子居处古称“青宫”,万历帝排行第三,其两个哥哥均早殇,他六岁就册封为太子;3、史称“万历怠政”,始自他荒废郊、庙二祭,“郊”是祭天地,“庙”是祭祖宗,是明王朝急剧衰退的开始;4、“何须”句作结:这样的皇帝还用来礼佛吗。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2-18 19:10:56

回 16楼(汪篪) 的帖子

      篪公博览学识广,愚生前赋实牵强,说东对西难撘调,恐为尊师作笑谈!

汪篪 发表于 2012-2-19 17:07:35

回 17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仙山悟道岂笑谈,
信史凭君绝韦编。
纲纪不明胡安国?
谱牒知本陆九渊。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2-22 14:12:13

“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新华网天津2月22日电(记者 周润健)2月23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二月二”为何“龙抬头”?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民俗专家表示,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王来华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民俗专家表示,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趣话“青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