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篪 发表于 2010-5-10 16:09:53

关于“孝廉”之小议

孝廉原指汉代察举制的一科目。“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办事廉正,初为两科,后合称为孝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让郡国各举荐孝廉一人,此人或为孝子,或为廉吏。郡国岁举孝廉的制度从此确立,举孝廉者,多在郎署任职。东汉时,举孝廉为仕进的要途,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汉代以后,历代因之,隋唐只举秀才而不举孝廉,明清时俗称举人为孝廉。
我们族谱上许多先贤曾被举为孝廉而不就官的例子很多,就是这些先贤看穿了当时时风的表现。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0-5-10 16:37:38

学习了,以前也曾讨论过,但没您说的这么详细。谢谢! http://www.iwangshi.com/bbs/read.php?tid=212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孝廉”之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