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拥军 发表于 2009-12-21 14:29:17

有关“扦标始祖”之解说

吾族先祖信六公源自金分(自安徽休宁迁红安县汪家畈七十世福金公)三传春泰公(明万历年进士出身)之嫡孙。奈何明时兵灾四起,祖为避兵祸逃难至红安县南三角山,后又徒步至陂邑滠原里龙王山下道人冲(今红安县华河镇邹急村汪家冲)。祖为避兵灾,未敢认祖归宗,给后世子孙带来“有其祖,而不知其根”的遗憾。以致吾族后世先贤创谱、续谱,才有“扦标”之说。如:
绍管公在《谱源序》中提到吾族始祖信六公“独惜扦标”,成鳌公在《喜谱续成序》也提到:“始祖信六公由江右扦标”及绍管公在《修谱小引》中也提到“信六公扦标江右”之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可查的文史资料有限,给先辈留下了遗憾,也使本族后备子孙无不感到心痛。
树高千丈,有根有枝,唯独吾祖无根可查。非也,今逢盛世,科技发达,搜集信息资料方便。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和其他汪氏宗谱后,终于理顺了我支世系,迁道人冲者《今名汪家冲》是春泰公之嫡孙—圣富公,字信六,是也!
从而了却了先祖遗憾,抚慰了后辈心疾!
                                                                               九十三世孙   建元谨识
                                    又记
木有本、水有源、自然之常。国有史兴亡曲直之鉴。族有谱,宗族源远有据。
今聚居于红安县西汪家冲信六公系汪侯之后裔,越国公汪王之裔孙。由于我族在中华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地位,时间追索到元末明初,先祖七十世金公由安徽休宁迁至陂邑滠原里汪家畈。三传春泰公,大明进士出身。由于当时的红安境内尚有元朝余孽存在,见我族有春泰公在朝为官,逐起杀念。吾祖为逃避追杀,逃至麻邑三角山后又徒步至陂邑滠原里龙王山下道人冲(今红安县华河镇邹急村汪家冲)。由于当时信息与交通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认祖归宗,给后世带来了“有其祖,而不知其根”的遗憾。
今更正祖谱脉络图考,自此我支世系明了,再不受“扦标”之扰。在编纂本届宗谱时,曾几次读到先贤所记“扦标”之说,无不让人泪下,但凡我氏子孙,谁又不想自己正本清源呢?此次编纂终于圆了500年的梦,先祖泉下得知,亦应欣慰。后世子孙读谱,亦为我汪氏列祖列宗而自豪。
                                                                              九十六世孙   拥军 谨识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12-21 15:10:57

理顺祖脉,正本清源。祝贺!

亮翁 发表于 2009-12-22 11:30:22

向为理清祖脉而执著地不懈追求的信六公支系的本家们学习!

汪拥军 发表于 2009-12-23 10:33:11

谢谢长富公、亮翁关心!

汪明才 发表于 2009-12-28 21:49:14

Re:有关扦标“始祖”之解说

祝贺楼扦标主 我也听老辈人说;我祖宏先公领二世元如公自乾隆年间从苏州阊门被赶散到苏北盐城;他们插草为标;到了黄沙岗边看了青蛇和野鸡打架;我祖是以地理为业;他知是龙凤地;‘并做记号告诉他的儿子他死后就墓葬在这里。自选莹基;瑞气千祥;子子孙孙繁衍昌盛

汪拥军 发表于 2009-12-29 12:33:04

谢谢,我们老祖宗当年是为了避兵祸逃乱去现在的地方开支散叶。
不敢认祖归宗,所以后世续谱才有“扦标始祖”之说 ,这次三修,我们理顺了祖脉,所以就不存在插标认祖一说了!

胖子道生 发表于 2010-4-10 16:55:09

引用第1楼九华星云于2009-12-21 15:10发表的:
理顺祖脉,正本清源。祝贺! http://www.iwangshi.com/bbs/images/back.gif

汪原青 发表于 2010-5-7 12:25:20

感谢拥军本家为我支系正本清源!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0-5-7 23:11:54

理顺祖脉,正本清源,祝贺拥军本家圆了500年的心愿!

汪拥军 发表于 2010-6-18 17:14:23

谢舟山本家、道生本家的祝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扦标始祖”之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