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iger 发表于 2008-12-20 19:59:43

忠护庙的故事

                                                   忠护庙的故事
    走出歙县南门,沿着练江是一条铺着鹅卵石的路,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澄碧的江水,路畔还有红砂岩石砌成的护栏,这就是颇有名气的新安古道。古道通往国家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渔梁,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是村口伸往江面的三角亭,据说这就是李白问津处,三角亭的斜对面是忠护庙,俗称九公庙,是供奉汪华第九个儿子汪献的。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国辅,因避李世民“世”讳,改名为华,绩溪汪村(隋唐时属歙县)人,生于陈至德四年(586)正月十八日子时。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他虽府募兵出身,然以其大智大勇,团结部卒,平息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乱,使百姓安居乐业,并对唐帝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故李渊诏他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封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到长安,唐太宗授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授忠武将军。李世民征辽东以房玄龄为留守,汪华为九宫副监,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三日病逝于长安,永徽二年(651)归葬歙县城北云岚山。
   汪华一生娶五妻,生九子。初娶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彦之女钱英端为妻,生二胎三子:建、璨(双胎),达;二夫人庞氏生四子广、七子爽、八子俊;三夫人稽氏生五子逊、六子逵;四夫人钱任,唐大将军巢国公钱九陇之女,未育;五夫人张氏生九子献。汪献生于唐贞观十九年乙巳(645),自幼聪颖好学,诗书过目成诵,且棋艺精通,然而天不年永,19岁时竟夭折。
    据记载,“汪献早逝无嗣,宋封其为忠护侯,淳熙年间郡人念公爱子,特为立祠。因祠颇着灵异,古代舟行浙江者必祀之。”忠护庙面阔10、2米,深17、5米,八字门,马头墙,红墙黛瓦,青砖牌坊门楼,上额有“敕封”、“忠护庙”篆字匾。大门七级石阶,内为单层二进三楹结构,过了门套,就是一小天井,徽派风格的“四水归明堂”。再上五级台阶,就是二进享堂了,传说以前堂上供奉着一个英俊红衣少年的塑像,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邻忠护庙不远就是马巷,住在马巷宜振堂人家的闺女情窦初开,夜梦一位英俊的红衣相公骑着白马前来与之相爱,一连数夜如此,感到奇怪,就告诉家人。家人猜测再三,嘱女如梦其再来可悄悄剪去红衣一角,翌日持衣角到忠护庙查对,果见神龛上汪献塑像穿的红袍上缺一角,正好对上。里人遂为这位姑娘塑像,放置在汪献塑像旁,称作九夫人,而马巷也因来过这位“白马王子”而得名。
   当一年一度春潮涌动之际,对岸金灿灿的油菜花倒映在碧波中,那香、那韵味,仿佛在叙说着那段流传已久神秘动人爱情故事;在秋日的阳光下,伴随着紫阳山斑斓的红叶,忠护庙斑驳的墙体默默无语,深深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思;而在冬天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忠护庙的红墙透出曾经的妩媚,冰清玉洁般又像个活泼无瑕的大孩子。谁知道他的年龄呢,十九岁?一千年?
    千百年来,忠护庙面对巍巍紫阳山、滔滔练江水,饱览了山川之秀,见证了人间沧桑,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2008、12、20、

清晨的山风 发表于 2008-12-21 10:35:55

不错的资料!

汪志林 发表于 2008-12-21 14:01:07

汪华一生娶五妻,生九子。初娶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彦之女钱英端为妻,生二胎三子:建、璨(双胎),达;二夫人庞氏生四子广、七子爽、八子俊;三夫人稽氏生五子逊、六子逵;四夫人钱任,唐大将军巢国公钱九陇之女,未育;五夫人张氏生九子献。汪献生于唐贞观十九年乙巳(645),自幼聪颖好学,诗书过目成诵,且棋艺精通,然而天不年永,19岁时竟夭折。
    据记载,“汪献早逝无嗣,宋封其为忠护侯,淳熙年间郡人念公爱子,特为立祠。因祠颇着灵异,古代舟行浙江者必祀之。”忠护庙面阔10、2米,深17、5米,八字门,马头墙,红墙黛瓦,青砖牌坊门楼,上额有“敕封”、“忠护庙”篆字匾。大门七级石阶,内为单层二进三楹结构,过了门套,就是一小天井,徽派风格的“四水归明堂”。

还有美丽的爱情故事可以记忆这个资料,谢谢!

1tiger 发表于 2008-12-22 15:55:38

谢谢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忠护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