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汪氏本家們之福
祝天天平安日日快樂 我这里也有一位高出我5辈的宗亲,因听说祖上是从安徽无为迁入安徽宣城已有200多年了。前几年结识一位本家,竟是同宗的。我是氏“金”字辈,而这位宗家是“命”字辈,我只知道“为国开光,金玉满堂”这几辈了,“命”字在“为”前一辈。不知各位宗家可知我这支究竟属哪一支,可有和我同支的? 黄梅汪从何而来?与汉阳汪和麻城汪又是什么关系? 希望有心人籍此弄清楚湖北主要汪姓分布去的来龙去脉
黄梅汪从何而来?与汉阳汪和麻城汪又是什么关系?
从现在己掌握的资料看,湖北汪姓大部分从古徽州各地迁来的(注意:江西婺源也属古徽州),详细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江汉通谱的建议也是出于此种动机,如果情况允许,湖北各地代表可先行开展一些小型宗亲聚会活动,为全省宗亲大聚会创造条件. 从论坛上光裕公所发的几份资料看,他的资料都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向老前辈致敬和祝福! 首先向前辈光裕公请安!
家族文化的传承与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光裕公看到家网上有这么多富有活力的年轻后代致力于宗亲文化的交流,肯定会感到万分高兴的。
再次向光裕公老前辈表示致敬和祝福!
一脉相承,一祖之孙的安徽潜山分支
我是安徽省潜山县第56代“道安公”二房“濆公”后裔第91代“令派”裔孙,名叫令长。我把我们支系的老派、新派开列于后,旨在与散居在外地的本家通过网络取得联系,交流各地分支的繁衍、发展及活动情况。老派自67代“和公”长子“小一公”起,开始有排行。以上根据老谱记载是:第56代道安公弟兄三人:道安、道兴(迁建德)、道琦(老谱有像);道安公子三:源、濆、洤;第57代“濆公”子三:参、中原、中贵;第58代“中原公”子四:韶、石、京、敬逢;第59代“敬逢公”子一:延之;第60代“延之”公子三:惟厚、惟瞻(迁支)、惟庆(迁支);第61代“惟厚公”子二:长元瑞,殇、元凤;第62代“元凤公”子八:殇七,第五子绒;第63代“绒公”子三:敦旦(被害)、敦礼、敦诗(迁支);第64代“敦礼公”子三:旗、隆、璞;第65代“旗公”子一:和;第66代“和公”子三:小一、小二、小三。我们是第67代“小一公”后裔(潜山黄柏支)。自此才开始有排行:“宝(即小一,又宝五公)寿显福 思仲永伯 仁秉天之元 克崇继世高 学隆周 孔孟传 令名光上国 万代定昌前”。以上排行系1945年间14次续修时确定的,时至今日,已逾时62年之久,现在,家族长辈们正在发起联宗续修宗谱。翻阅老谱,发现许多“宝五公”各房下分支迁往外地定居,与老家失去联系。诚望本家相互转告,有与我们分支共派的家族成员,愿意合修宗谱者,速与老家联系,迟了会失去良机(预计农历十月底截稿,明春出谱。谢谢!
联系电话:0556-8556686(主修,汪英培);0556-8521129(文秘组长,汪令长)。
我的QQ号码是:237426796,欢迎通过网络联系(晚上正常上网)。 在网上能结识家族老长辈(活祖宗)实属荣幸,也是缘份。先祝老祖宗福寿双全,晚年幸福。我们是江西婺源大畈迁支来的后裔,诚望老祖宗能提供经考证无误的关于《汪氏渊源》方面的资料,以充实或订正《宗谱》概述。谢谢!